人格結構布置
我們最好把核心機制看做是人格類型的一幅地圖,顯示廠從最健康的方面到最痛苦、最病態的方面,以及居于這兩者之間的各種狀態下的可能態度和行為的全部特質。比如,看一下下頁的圖,就能了解核心機制的基本輪廓,可以把任一類型的具體特質填入其中。它是一個模板、全部9種人格類型部可填入其中,它們是那些基本主題的各種變體,。
圖示的最上面·欄是類型的編號(I·-9)及其名稱,在它的下面則是各個類型的父母取向(見第四章到第十二章有關父母取向的具體論述)。再往下是一條橫線、上面列了4個分項B項(行為)、八項(態度)、欲望和恐懼。進而你還會看到、在這些分項的下面,是4列。空行。,依次向下經過9個層級,直至圖示的底部。這是因為一一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9個發展層級中的每一級都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態度、行為、恐懼和欲望(動機)。我們不要把9個層級和9種類型混淆了。編號的層級從1號到9號垂直往卜,代表會每一類型連續體的內在層級。
圖示最上端的右邊是"基本恐懼。。這種恐懼是各個類型力圖"解決"或至少想要壓抑的基本的不安全感。每一類型都有特殊的"基本恐懼。,這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適合的表達。從很大程度上說,基本恐懼是普遍的——我們在此到出了全部9種··__·_但對我們自身的類型而言,基本恐懼是極為有力、極為牢固的,我們的絕大部分行為都與它有關、這一點我們不久就會看到。通常,個人意識不到其基本恐懼,但會認識到某些繼發性的恐懼、后者逐級層積在基本恐懼之上自但是、如果你思考一下自己所屬類型的基本恐懼,就會看到其在你生命中的作用。你還可以把基本恐懼看做是在各個類型中看到的某種更核心、更普遍的恐懼——對非存在的恐懼、對失去存在的恐懼——的一種變體。從某個方面說,每種基本恐懼都可看做是這一更深層、更替遍的恐懼的特殊變體。
接下來,你會看到一個箭頭斜著往下從基本恐懼指向基本欲望。基本欲望是各個類型的核心動機它是各個類型嘗試處理其基本恐懼的方式,因此可以認為它與基本恐懼直接相關。同樣地,基本欲望也是普遍的,體現了W人需要的東西渴望被愛和受到敏重,渴望知道自己是誰,渴望獲得強有力的感受,渴望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渴望得到自由,渴望成為善良的人,渴望得到和平。基本欲望體現了人格類型

的基本需要,這一目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是值得尊重的。問題在于,如果某個人太深地陷入7所屬類型的欲望機制中,他就會為追求欲望的滿足而損害生活中其他許多重要的領域,有時&至會危害到他人的生活。
基本欲望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必須注意,從基本欲望那里引出門兩個箭頭個向上指向"自我實現。,另一個向左指向。A項。下的空欄。這是因為基本欲裂的"表現。有兩種方式,一種導向第·'層級的本體的自由和本體的我.另一種頭個向上指向"自我實現。,另·一個向左指向。A項。下的空欄。這是因為基本欲裂的"表現。有兩種方式,一種導向第·'層級的本體的自由和本體的我.另一種導向第二層級的自我的世界。我們先分析后一種情況。
如果我們順著箭頭方向往左,首先看到的就是。A項"或第二層級即。心理能力層級"的"態度。。在下面列舉的每一類型的核心機制清單中,我們會看到在這個位置列有五六個間,在它們的上端有一個黑體同,代表著這一列的"關鍵I川。。這些講的都是心理能力和特質,它們形成廠個體自我結構的基礎,各類型會"利用"這些能力與特質去實現自己的基本欲望。例如,第二型的基本恐懼是擔心。不被需要、不值得愛。,這導致了進行補償的基本欲望渴望"無條件地被愛。或者說"只因其自身而被愛。。為了實現這一欲望,第二型人變得特別善于"移情。,同時也"關懷他人、以他人導向、大度、有熱情。,等等。他們希望自己被愛,所以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對他人的感受也很敏感。這就是第二型人的自我結構的基礎。
接下來是第二層級的態度欄導向行為欄。在圖匕,表示這一點的箭頭向左指向"B項"下的空欄。然而,與所有其他層級不同,在第二層級,B項欄有著不同的意味。第二層級的B項欄代表著個體的自我形象,因而,該欄在此可以稱為。我是······。欄,因為其代表的是某類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繼續以第二型人為例,在第二層級的B項欄下,我們可以看到"有愛心、關愛他人、無私、細心、熱情、有同情心。這些I司,這就是第二型的。我是······。欄的內容。這個類型的人可以毫不困難地說,。我有愛心、關愛他人、無私。,等等。
然而,一旦各個類型已經認同了某種自我形象,就必定會出現另··種恐懼、因為個體用以界定自身的那些特質實際上并不代表整個人的特質。因而,與自我形象相矛盾的那些特質就必定會受到抵制。在圖中,可以看到一個箭頭從第二層級的U項欄弧形向右回指向恐懼欄和標著"繼發恐懼"的位置。這說明一種新的恐懼已經出現,以回應第二層級所認同的那J8自我形象。人們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繼發恐懼,有時它&至會模糊基本恐懼。再以第二型人為例。我們看到,繼發恐懼是擔心"自己的需要和負面情感會傷害到人際關系樸。換言之,一旦第二型人已經確立了有愛心、無私的自我形象以求得到愛,他們就開始擔心失去愛心或變得自私——不論這對他們意味著什么。他們的某些真實感受會與他們的自我形象相矛盾,結果便是更加焦慮。
如果某類型的人屈從于繼發恐懼,他們必定會以明確的行為來強化自己的自我形象,這就是從第二層級的繼發恐懼斜著向下指向第三層級的繼發欲望的箭頭所表示的意思。由此,自我的另一個層級被建立起來,這個層級乃是對第二層級的自我的加固和強化,但付出的代價卻是自由的進一步降低和更大的焦慮。
正如開始時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的,第三層級仍是健康的,但明顯處在自我的世界之中。在這個層綴,每一類型的人都出現了建構性的行為,以向自己和他人證明,自己真的擁有第二層級的自我形象所勾勒出來的那些特質。仍以第二型人為例。我們看到,如果第二型人屈從于第二層級的繼發恐懼,即擔心"自己的需要和負面情感會傷害到人際關系樸,他們就會轉向第三層級的補償的。繼發欲望。,力求"為他人做善事。(以強化自己的正面情感和自我形象)。這就導向{第三層級的A項或態度欄中的。支持的"(以及該態度欄的其他項,。欣賞他人的、有同情心的、有助于他人成長的。,等等),進而向左指向B項或行為項中的"給予的"(以及該行為欄的其他項,。慷慨的、激勵人的、助人的。,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層級,并且在接下來的所有層級中,A項代表著態度或他人一般看不到的內在意識狀態,B項代表著行為、行動或他人一般能看到的自我表現方式。因而,態度,如第三層級的第二型人的態度——支持的、欣賞他人的、有同情心的——就表現在第三層級的B項所描述的那些具體行為中,如給予的、激勵人的、助人的,等等。
當然,一一旦某人認同廠第三層級的行為和態度,它們也必定會受到保護,這樣就會引起另外的恐懼。這又一次體現在弧形向右的箭頭從B項欄回指到恐懼欄。就第二型人而言,助人的、慷慨的、激勵人的W質引起了新的恐懼,即擔心°不論為他人做什么,都不會贏得他人的愛。(他人不會主動來找他們,而他們必須主動走向他人)。如果某個類型的人屈從于第三層級的恐懼,他們就要尋求第四層級的補償性欲望,由此而導向另一組同樣必須得到保護的態度欄和行為欄,如此又會引起新的恐懼,等等。整個過程就這樣重復著,一直到第九層級。
至此,你們應當可以看到核心機制的螺旋式結構。一種恐懼配合著一種欲望,向左導向內在態度,進而是外在行為,接著乂回來導向一種新的恐懼,并向下導向下一個層級作為對它的補償。從這個角度看,所有的自我發展或解離都可看做是這一螺旋式的或上或下的運動。
看一下第二型人的例子,你就會在A項欄和B項欄中看到——從第四層級即"心理失衡的層級"開始——每一欄的底部都有--個斜體字。它們代表從第四層級開始出現解離方向的特質。因而可把它們看做是解離方向的"平行軌跡"的一個提示,可以指示出當壓力上升時每~層級將會出現的態度和行為。
看一下整個結構,我們就能發現,是恐懼一次又一次驅使我們越來越深地走向有限的、痛苦的自我狀態,并越來越遠地遠離本性的直接經驗,我們還能發現、在功能紊亂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常常更害怕參與競爭,因此自我防御會更強。因而,處于發展層級低端的成年人可能在兒童時期被迫發展形成了更為嚴密的防御機制。
接下來,為了減輕過于痛苦、受保護狀態F的負擔,他只好沿著箭頭的反方向螺旋式上升。這意味著自我要經歷在發現自我的過程中所要而對的恐懼,所有后來將面對的恐懼邯在這--恐懼之上。這還意味著要拋棄個體可能依附的行為、態度和欲望,承認存在更有效的手段可以實現個體真正需要的東西——基本欲望。
因此,我們的討論已把我們帶回到了第二層級的基本欲望這個"轉折點。回想一下,可以看到從基本欲望中引出{兩個箭頭。一個向左指向A項并最終導向我們剛剛盡力描述的自我世界另一個向上指向第·層級以及標有"自我實現"的位置,,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要實現其基本欲望,就必須在第··層級面對其基本恐懼,還要放棄其自我形象,放棄其在第二層級形成的自我界定,認識到劃IS并不是其本來面目。在第二型人的例千中,這意味著第二型人需要面對的恐懼是擔心不被需要、擔心不值得被愛,同時還要面對在"自我實現。._欄下所描述的自我形象——"絲毫不關心自己及自己的需要。。這就要求第二型人接受其全部的情感和動機,而不是把自己看做是"門私的。,并由此導向第--層級即"解放的層級。的A項和B項。
然而,到達第一層級并不是路的終點,而是另一條路的開始,是真正的自我或本體,對于本體,不可以用界定自我的方式來界定。一個人一旦擺脫了其自身人格類型的羈絆,就會獲得各種關于自我、世界和生活的奇妙體驗。進而、將整合所有9種類型的正面特質,因為它們不再依附于只與某一個類型相關的行為和信念。關于第一層級及本體的視野擴展,要說的還有很多,但只好留待下一次了。


















- 展開全文
人格結構布置
我們最好把核心機制看做是人格類型的一幅地圖,顯示廠從最健康的方面到最痛苦、最病態的方面,以及居于這兩者之間的各種狀態下的可能態度和行為的全部特質。比如,看一下下頁的圖,就能了解核心機制的基本輪廓,可以把任一類型的具體特質填入其中。它是一個模板、全部9種人格類型部可填入其中,它們是那些基本主題的各種變體,。
圖示的最上面·欄是類型的編號(I·-9)及其名稱,在它的下面則是各個類型的父母取向(見第四章到第十二章有關父母取向的具體論述)。再往下是一條橫線、上面列了4個分項B項(行為)、八項(態度)、欲望和恐懼。進而你還會看到、在這些分項的下面,是4列。空行。,依次向下經過9個層級,直至圖示的底部。這是因為一一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9個發展層級中的每一級都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態度、行為、恐懼和欲望(動機)。我們不要把9個層級和9種類型混淆了。編號的層級從1號到9號垂直往卜,代表會每一類型連續體的內在層級。
圖示最上端的右邊是"基本恐懼。。這種恐懼是各個類型力圖"解決"或至少想要壓抑的基本的不安全感。每一類型都有特殊的"基本恐懼。,這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適合的表達。從很大程度上說,基本恐懼是普遍的——我們在此到出了全部9種··__·_但對我們自身的類型而言,基本恐懼是極為有力、極為牢固的,我們的絕大部分行為都與它有關、這一點我們不久就會看到。通常,個人意識不到其基本恐懼,但會認識到某些繼發性的恐懼、后者逐級層積在基本恐懼之上自但是、如果你思考一下自己所屬類型的基本恐懼,就會看到其在你生命中的作用。你還可以把基本恐懼看做是在各個類型中看到的某種更核心、更普遍的恐懼——對非存在的恐懼、對失去存在的恐懼——的一種變體。從某個方面說,每種基本恐懼都可看做是這一更深層、更替遍的恐懼的特殊變體。
接下來,你會看到一個箭頭斜著往下從基本恐懼指向基本欲望。基本欲望是各個類型的核心動機它是各個類型嘗試處理其基本恐懼的方式,因此可以認為它與基本恐懼直接相關。同樣地,基本欲望也是普遍的,體現了W人需要的東西渴望被愛和受到敏重,渴望知道自己是誰,渴望獲得強有力的感受,渴望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渴望得到自由,渴望成為善良的人,渴望得到和平。基本欲望體現了人格類型

的基本需要,這一目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是值得尊重的。問題在于,如果某個人太深地陷入7所屬類型的欲望機制中,他就會為追求欲望的滿足而損害生活中其他許多重要的領域,有時&至會危害到他人的生活。
基本欲望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必須注意,從基本欲望那里引出門兩個箭頭個向上指向"自我實現。,另一個向左指向。A項。下的空欄。這是因為基本欲裂的"表現。有兩種方式,一種導向第·'層級的本體的自由和本體的我.另一種頭個向上指向"自我實現。,另·一個向左指向。A項。下的空欄。這是因為基本欲裂的"表現。有兩種方式,一種導向第·'層級的本體的自由和本體的我.另一種導向第二層級的自我的世界。我們先分析后一種情況。
如果我們順著箭頭方向往左,首先看到的就是。A項"或第二層級即。心理能力層級"的"態度。。在下面列舉的每一類型的核心機制清單中,我們會看到在這個位置列有五六個間,在它們的上端有一個黑體同,代表著這一列的"關鍵I川。。這些講的都是心理能力和特質,它們形成廠個體自我結構的基礎,各類型會"利用"這些能力與特質去實現自己的基本欲望。例如,第二型的基本恐懼是擔心。不被需要、不值得愛。,這導致了進行補償的基本欲望渴望"無條件地被愛。或者說"只因其自身而被愛。。為了實現這一欲望,第二型人變得特別善于"移情。,同時也"關懷他人、以他人導向、大度、有熱情。,等等。他們希望自己被愛,所以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對他人的感受也很敏感。這就是第二型人的自我結構的基礎。
接下來是第二層級的態度欄導向行為欄。在圖匕,表示這一點的箭頭向左指向"B項"下的空欄。然而,與所有其他層級不同,在第二層級,B項欄有著不同的意味。第二層級的B項欄代表著個體的自我形象,因而,該欄在此可以稱為。我是······。欄,因為其代表的是某類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繼續以第二型人為例,在第二層級的B項欄下,我們可以看到"有愛心、關愛他人、無私、細心、熱情、有同情心。這些I司,這就是第二型的。我是······。欄的內容。這個類型的人可以毫不困難地說,。我有愛心、關愛他人、無私。,等等。
然而,一旦各個類型已經認同了某種自我形象,就必定會出現另··種恐懼、因為個體用以界定自身的那些特質實際上并不代表整個人的特質。因而,與自我形象相矛盾的那些特質就必定會受到抵制。在圖中,可以看到一個箭頭從第二層級的U項欄弧形向右回指向恐懼欄和標著"繼發恐懼"的位置。這說明一種新的恐懼已經出現,以回應第二層級所認同的那J8自我形象。人們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繼發恐懼,有時它&至會模糊基本恐懼。再以第二型人為例。我們看到,繼發恐懼是擔心"自己的需要和負面情感會傷害到人際關系樸。換言之,一旦第二型人已經確立了有愛心、無私的自我形象以求得到愛,他們就開始擔心失去愛心或變得自私——不論這對他們意味著什么。他們的某些真實感受會與他們的自我形象相矛盾,結果便是更加焦慮。
如果某類型的人屈從于繼發恐懼,他們必定會以明確的行為來強化自己的自我形象,這就是從第二層級的繼發恐懼斜著向下指向第三層級的繼發欲望的箭頭所表示的意思。由此,自我的另一個層級被建立起來,這個層級乃是對第二層級的自我的加固和強化,但付出的代價卻是自由的進一步降低和更大的焦慮。
正如開始時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的,第三層級仍是健康的,但明顯處在自我的世界之中。在這個層綴,每一類型的人都出現了建構性的行為,以向自己和他人證明,自己真的擁有第二層級的自我形象所勾勒出來的那些特質。仍以第二型人為例。我們看到,如果第二型人屈從于第二層級的繼發恐懼,即擔心"自己的需要和負面情感會傷害到人際關系樸,他們就會轉向第三層級的補償的。繼發欲望。,力求"為他人做善事。(以強化自己的正面情感和自我形象)。這就導向{第三層級的A項或態度欄中的。支持的"(以及該態度欄的其他項,。欣賞他人的、有同情心的、有助于他人成長的。,等等),進而向左指向B項或行為項中的"給予的"(以及該行為欄的其他項,。慷慨的、激勵人的、助人的。,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層級,并且在接下來的所有層級中,A項代表著態度或他人一般看不到的內在意識狀態,B項代表著行為、行動或他人一般能看到的自我表現方式。因而,態度,如第三層級的第二型人的態度——支持的、欣賞他人的、有同情心的——就表現在第三層級的B項所描述的那些具體行為中,如給予的、激勵人的、助人的,等等。
當然,一一旦某人認同廠第三層級的行為和態度,它們也必定會受到保護,這樣就會引起另外的恐懼。這又一次體現在弧形向右的箭頭從B項欄回指到恐懼欄。就第二型人而言,助人的、慷慨的、激勵人的W質引起了新的恐懼,即擔心°不論為他人做什么,都不會贏得他人的愛。(他人不會主動來找他們,而他們必須主動走向他人)。如果某個類型的人屈從于第三層級的恐懼,他們就要尋求第四層級的補償性欲望,由此而導向另一組同樣必須得到保護的態度欄和行為欄,如此又會引起新的恐懼,等等。整個過程就這樣重復著,一直到第九層級。
至此,你們應當可以看到核心機制的螺旋式結構。一種恐懼配合著一種欲望,向左導向內在態度,進而是外在行為,接著乂回來導向一種新的恐懼,并向下導向下一個層級作為對它的補償。從這個角度看,所有的自我發展或解離都可看做是這一螺旋式的或上或下的運動。
看一下第二型人的例子,你就會在A項欄和B項欄中看到——從第四層級即"心理失衡的層級"開始——每一欄的底部都有--個斜體字。它們代表從第四層級開始出現解離方向的特質。因而可把它們看做是解離方向的"平行軌跡"的一個提示,可以指示出當壓力上升時每~層級將會出現的態度和行為。
看一下整個結構,我們就能發現,是恐懼一次又一次驅使我們越來越深地走向有限的、痛苦的自我狀態,并越來越遠地遠離本性的直接經驗,我們還能發現、在功能紊亂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常常更害怕參與競爭,因此自我防御會更強。因而,處于發展層級低端的成年人可能在兒童時期被迫發展形成了更為嚴密的防御機制。
接下來,為了減輕過于痛苦、受保護狀態F的負擔,他只好沿著箭頭的反方向螺旋式上升。這意味著自我要經歷在發現自我的過程中所要而對的恐懼,所有后來將面對的恐懼邯在這--恐懼之上。這還意味著要拋棄個體可能依附的行為、態度和欲望,承認存在更有效的手段可以實現個體真正需要的東西——基本欲望。
因此,我們的討論已把我們帶回到了第二層級的基本欲望這個"轉折點。回想一下,可以看到從基本欲望中引出{兩個箭頭。一個向左指向A項并最終導向我們剛剛盡力描述的自我世界另一個向上指向第·層級以及標有"自我實現"的位置,,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要實現其基本欲望,就必須在第··層級面對其基本恐懼,還要放棄其自我形象,放棄其在第二層級形成的自我界定,認識到劃IS并不是其本來面目。在第二型人的例千中,這意味著第二型人需要面對的恐懼是擔心不被需要、擔心不值得被愛,同時還要面對在"自我實現。._欄下所描述的自我形象——"絲毫不關心自己及自己的需要。。這就要求第二型人接受其全部的情感和動機,而不是把自己看做是"門私的。,并由此導向第--層級即"解放的層級。的A項和B項。
然而,到達第一層級并不是路的終點,而是另一條路的開始,是真正的自我或本體,對于本體,不可以用界定自我的方式來界定。一個人一旦擺脫了其自身人格類型的羈絆,就會獲得各種關于自我、世界和生活的奇妙體驗。進而、將整合所有9種類型的正面特質,因為它們不再依附于只與某一個類型相關的行為和信念。關于第一層級及本體的視野擴展,要說的還有很多,但只好留待下一次了。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