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物種,
心里想的、渴望的是一回事,表現出的行為卻又是另一回事,甚至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這一點在九個型號的人身上都有所表現。
有些人意識到了自己的矛盾點,想改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些人是壓根沒意識到,這些自相矛盾點已經成為他們無意識的行為。
下面是9個型號身上存在的矛盾點,看看你有沒有:

1號:
希望把事情做對、做正確,極力避免犯錯,但卻是用正確來回避錯誤,追求正確實際卻是一直在回避錯誤。
2號:
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關注與愛,希望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但卻無法直接表達需求。
3號:
屬于心區感受組的型號,感受性強,但卻擱置自己的感受,難以進入內在與自己連結。
4號:
覺得在自己身上有些東西是缺失的,追求完整,但卻往往忽視已經擁有的部分,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缺失的部分。
5號:
希望不依附這個世界,用知識來回避不安全感,卻只是追求頭腦想通而不在現實中將知識成果呈現。
6號:
想要獲得安全感,不斷地質疑,追求真相,卻又時常把部分真實認作全面的真相。
7號:
不喜歡被負面事情所束縛,想要自由和快樂,卻用積極來遠離苦難,逃避痛苦或對麻煩視而不見,日積月累反而將自己陷入了更多的問題中。
8號:
希望自己強大、有掌控力,本身有很多很強大的能量卻回避感受內心的脆弱。
9號:
希望與他人和環境融合,被接納和關注,但卻自我麻醉、丟掉了自己。

矛盾點的存在意味著我們的身心尚未達到一致狀態,
依然活在無意識、機械化的運作當中的,
完全被習慣化的行為所驅使。
當真實的本質逐漸被小我所淹沒和控制,
我們會不斷執著于鞏固自己的形象,認同于自己的形象,
從一個“認同”走向另一個“認同”,最終讓自己沒了選擇。
那到底該如何改變自己無意識、機械化的模式運作,
不再如同一個體現木偶般被小我支配和控制?
我們需要一面鏡子,能夠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習慣化的模式、覺察到內在本質的鏡子——自我觀察。
- 展開全文

人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物種,
心里想的、渴望的是一回事,表現出的行為卻又是另一回事,甚至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這一點在九個型號的人身上都有所表現。
有些人意識到了自己的矛盾點,想改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些人是壓根沒意識到,這些自相矛盾點已經成為他們無意識的行為。
下面是9個型號身上存在的矛盾點,看看你有沒有:

1號:
希望把事情做對、做正確,極力避免犯錯,但卻是用正確來回避錯誤,追求正確實際卻是一直在回避錯誤。
2號:
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關注與愛,希望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但卻無法直接表達需求。
3號:
屬于心區感受組的型號,感受性強,但卻擱置自己的感受,難以進入內在與自己連結。
4號:
覺得在自己身上有些東西是缺失的,追求完整,但卻往往忽視已經擁有的部分,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缺失的部分。
5號:
希望不依附這個世界,用知識來回避不安全感,卻只是追求頭腦想通而不在現實中將知識成果呈現。
6號:
想要獲得安全感,不斷地質疑,追求真相,卻又時常把部分真實認作全面的真相。
7號:
不喜歡被負面事情所束縛,想要自由和快樂,卻用積極來遠離苦難,逃避痛苦或對麻煩視而不見,日積月累反而將自己陷入了更多的問題中。
8號:
希望自己強大、有掌控力,本身有很多很強大的能量卻回避感受內心的脆弱。
9號:
希望與他人和環境融合,被接納和關注,但卻自我麻醉、丟掉了自己。

矛盾點的存在意味著我們的身心尚未達到一致狀態,
依然活在無意識、機械化的運作當中的,
完全被習慣化的行為所驅使。
當真實的本質逐漸被小我所淹沒和控制,
我們會不斷執著于鞏固自己的形象,認同于自己的形象,
從一個“認同”走向另一個“認同”,最終讓自己沒了選擇。
那到底該如何改變自己無意識、機械化的模式運作,
不再如同一個體現木偶般被小我支配和控制?
我們需要一面鏡子,能夠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習慣化的模式、覺察到內在本質的鏡子——自我觀察。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