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聽了建國老師在電影工作坊中對《徒手攀巖》這部電影的講解,非常的精彩和被感動。不管是內容的深度和豐富性,還是講解文字的優美,以及聲音的品質。
有人說 “聲如其人”,對我這個聲音控來說,確實,從建國老師的聲音中可以聽出那份內在的從容、淡定、優雅、睿智和寬廣。從前,有人曾這樣評價費雯麗,“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那放在電影學博士、原央視《讀書時間》主持人建國老師身上,可以改成——“他有如此的才華,根本不必有如此的聲音;他有如此的聲音,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才華”。更何況,如此厲害的人,會用上百個小時的時間去準備一個1個多小時的課程,這份用心、追求完美和專業精神,讓他的每個課程都成為一個讓身心極度享受的視聽盛宴。推薦朋友們抽時間去聽聽。
說回正題,說說昨晚體會最深的一個地方。影片里有太多可以探討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艾利克斯會那么癡迷于這樣一項擁抱死神的極限運動?為什么他能做到如令人瞠目的出色?為什么他深愛自己的女友還要去經歷生死未卜的挑戰?生命的意義和挑戰成功的意義在哪里?導演為什么要拍這個片子?桑妮為什么會愛這個愛攀巖勝于愛自己的有點古怪的男友?艾利克斯能逃脫徒手攀巖者幾乎都死于攀巖的魔咒嗎?……這些問題,在建國老師的課程中被一一道來。
我就只在這里說說我理解的“愛至成傷”吧。
艾利克斯的女朋友桑妮是一個陽光、富有愛心、溫柔體貼、追求快樂的女孩兒。相比,艾利克斯不算是很好的男朋友人選。他性格憂郁,不合群,不愛說話,不表達……這些覺得都能接受的話,那最可怕的,是面對痛失所愛的危險吧。既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他去一次次面對死神,那時刻都會來的別離也是選擇這份愛的一部分。
桑妮是因為艾利克斯深愛她并珍惜她嗎?一定有。艾利克斯會為她離開房車,買一個房子共同居住;會學習為她沖咖啡;他會克服心里的障礙,去擁抱嬰兒,走進人群;他也學著用語言表達愛,在登頂成功后,他電話中對桑妮說出了“我愛你”……這些,都會讓桑妮有一種被深深愛著的感動,并愿意去承擔風險和彼此珍惜。
有人在豆瓣上評論說“山石難攀,人心更難攀”,這是桑妮對艾利克斯的愛情的刻畫。她的愛情之路,一點都不比艾利克斯的攀巖輕松。為什么會這樣呢?建國老師從家庭系統動力的角度,從深層次對桑妮的選擇進行了解讀。這部分非常觸動我,就鸚鵡學舌的說說這個動力吧。
為什么桑妮這么執著于這么艱難的愛?這一定與桑妮的成長背景有關。去試著探索一下桑妮的原生家庭,她的小時候,很大可能是經歷了可望而不可得的父愛或母愛,片中,有可能是不可得的父愛。那些發生可能是父母離婚,或者是爸爸過世,也可能是爸爸不能陪伴……總之,在童年時期,與爸爸的關系出現了一些狀況。這些經歷會產生一個認知,愛是痛苦的,愛是非常難以實現的。長大后,她在兩性關系中,對于無法實現的,或者是難以實現真正連接的情感,便會特別著迷。對她來說,有痛苦的愛才是真實的。因為小時候,與爸爸的互動關系,就是讓她飽嘗了、經歷了痛苦。所以她很想糾正童年時期所受的那些委屈。她在這樣的關系中,會十分地執著并不肯放手,再痛,都不肯放手。
她內心有一個深深的渴望,利用這個機會,重新回到了童年,去糾正爸爸的錯誤,彌補自己的委屈,似乎這樣,也就可以圓滿和療愈自己童年的創傷。對于唾手可得的感情,她不大可能看重,只有像艾利克斯這樣的無法攀登的高山,才有無可替代的獨特魅力和致命誘惑。這是她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強大動力。與艾利克斯的愛情之路,越艱難,越會激發她更強烈的愛。這和她童年的感受太相似了!內在吸引外在,所以,她吸引到了她最渴望的。她和艾利克斯一樣,在無保護的徒手攀登著這世界上最難的山。這也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吧。
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有這一世的功課。自我了解,自我超越,或者是我們經歷所有這些苦樂的意義。不管是什么樣的背景和出于什么緣由,桑妮的愛,都是那么感天動心和博大寬廣。
特蕾莎修女在《不管怎樣》的詩的結尾曾說到:
“即使你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
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不管怎樣,
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
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她也說過另一段讓人難忘和感動的話:
“我們必須在愛中成長,為此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去給予,直至成傷。
假如你愛至成傷,你會發現,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愛至成傷,或者就是一種境界。
祝福桑妮以及所有與桑妮一樣的女人們,繼續在愛中,愛我所愛,無問西東!也祝福所有有這個功課的人們,自我了解并穿越這一部分,不負此生,不負這趟人間旅行。畢竟,人間,值得!
- 展開全文
昨天晚上聽了建國老師在電影工作坊中對《徒手攀巖》這部電影的講解,非常的精彩和被感動。不管是內容的深度和豐富性,還是講解文字的優美,以及聲音的品質。
有人說 “聲如其人”,對我這個聲音控來說,確實,從建國老師的聲音中可以聽出那份內在的從容、淡定、優雅、睿智和寬廣。從前,有人曾這樣評價費雯麗,“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那放在電影學博士、原央視《讀書時間》主持人建國老師身上,可以改成——“他有如此的才華,根本不必有如此的聲音;他有如此的聲音,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才華”。更何況,如此厲害的人,會用上百個小時的時間去準備一個1個多小時的課程,這份用心、追求完美和專業精神,讓他的每個課程都成為一個讓身心極度享受的視聽盛宴。推薦朋友們抽時間去聽聽。
說回正題,說說昨晚體會最深的一個地方。影片里有太多可以探討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艾利克斯會那么癡迷于這樣一項擁抱死神的極限運動?為什么他能做到如令人瞠目的出色?為什么他深愛自己的女友還要去經歷生死未卜的挑戰?生命的意義和挑戰成功的意義在哪里?導演為什么要拍這個片子?桑妮為什么會愛這個愛攀巖勝于愛自己的有點古怪的男友?艾利克斯能逃脫徒手攀巖者幾乎都死于攀巖的魔咒嗎?……這些問題,在建國老師的課程中被一一道來。
我就只在這里說說我理解的“愛至成傷”吧。
艾利克斯的女朋友桑妮是一個陽光、富有愛心、溫柔體貼、追求快樂的女孩兒。相比,艾利克斯不算是很好的男朋友人選。他性格憂郁,不合群,不愛說話,不表達……這些覺得都能接受的話,那最可怕的,是面對痛失所愛的危險吧。既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他去一次次面對死神,那時刻都會來的別離也是選擇這份愛的一部分。
桑妮是因為艾利克斯深愛她并珍惜她嗎?一定有。艾利克斯會為她離開房車,買一個房子共同居住;會學習為她沖咖啡;他會克服心里的障礙,去擁抱嬰兒,走進人群;他也學著用語言表達愛,在登頂成功后,他電話中對桑妮說出了“我愛你”……這些,都會讓桑妮有一種被深深愛著的感動,并愿意去承擔風險和彼此珍惜。
有人在豆瓣上評論說“山石難攀,人心更難攀”,這是桑妮對艾利克斯的愛情的刻畫。她的愛情之路,一點都不比艾利克斯的攀巖輕松。為什么會這樣呢?建國老師從家庭系統動力的角度,從深層次對桑妮的選擇進行了解讀。這部分非常觸動我,就鸚鵡學舌的說說這個動力吧。
為什么桑妮這么執著于這么艱難的愛?這一定與桑妮的成長背景有關。去試著探索一下桑妮的原生家庭,她的小時候,很大可能是經歷了可望而不可得的父愛或母愛,片中,有可能是不可得的父愛。那些發生可能是父母離婚,或者是爸爸過世,也可能是爸爸不能陪伴……總之,在童年時期,與爸爸的關系出現了一些狀況。這些經歷會產生一個認知,愛是痛苦的,愛是非常難以實現的。長大后,她在兩性關系中,對于無法實現的,或者是難以實現真正連接的情感,便會特別著迷。對她來說,有痛苦的愛才是真實的。因為小時候,與爸爸的互動關系,就是讓她飽嘗了、經歷了痛苦。所以她很想糾正童年時期所受的那些委屈。她在這樣的關系中,會十分地執著并不肯放手,再痛,都不肯放手。
她內心有一個深深的渴望,利用這個機會,重新回到了童年,去糾正爸爸的錯誤,彌補自己的委屈,似乎這樣,也就可以圓滿和療愈自己童年的創傷。對于唾手可得的感情,她不大可能看重,只有像艾利克斯這樣的無法攀登的高山,才有無可替代的獨特魅力和致命誘惑。這是她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強大動力。與艾利克斯的愛情之路,越艱難,越會激發她更強烈的愛。這和她童年的感受太相似了!內在吸引外在,所以,她吸引到了她最渴望的。她和艾利克斯一樣,在無保護的徒手攀登著這世界上最難的山。這也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吧。
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有這一世的功課。自我了解,自我超越,或者是我們經歷所有這些苦樂的意義。不管是什么樣的背景和出于什么緣由,桑妮的愛,都是那么感天動心和博大寬廣。
特蕾莎修女在《不管怎樣》的詩的結尾曾說到:
“即使你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
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不管怎樣,
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
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她也說過另一段讓人難忘和感動的話:
“我們必須在愛中成長,為此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去給予,直至成傷。
假如你愛至成傷,你會發現,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愛至成傷,或者就是一種境界。
祝福桑妮以及所有與桑妮一樣的女人們,繼續在愛中,愛我所愛,無問西東!也祝福所有有這個功課的人們,自我了解并穿越這一部分,不負此生,不負這趟人間旅行。畢竟,人間,值得!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