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看書、提問中的自我覺察、口述傳統、九型入道
(20200421裴導在27種副型讀書群分享文字整理)
看不進去就不要勉強,等著聽老師們的解讀。每個類型都探索地很深。自己類型多看幾次,其他類型可以不看,看自己的副型十遍以上,你會有驚人收獲。如果是一對一4,哪怕就連自保4和社群4也不要看,只看你自己的,其他的瀏覽即可。你體會不到那個類型的痛苦,看了可能會很費勁,閱讀效率會太低。
如果自己類型看不懂,就可以在本群提問。不要問別的類型,不要那么熱心。問你自己的,從自己開始。這個書就是CT,360度啥都給照了,不要回避,不要害怕。
提問時的自我覺察
大家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比如說像貓小妖的這種提問(問題:“書上說一對一3會有被利用的感覺,我會有被他人利用的感覺。其他類型不會有被利用的感覺嗎?”),顯然這不是一個九型人格提問。可能你還不明白九型人格在講什么?九型人格的提問是,我為什么會有被利用的感覺,而不是說我這個類型有被利用的感覺,你們就沒有嗎?
被利用的感覺是人的共性。但是,為什么一對一3號會認為被利用,則是TA的特色。所以,不是說只有你這個類型有這個特點,九型不是行為特點的綜合體,它是關于一系列動機、是關于核心的,所以這樣的問題,就一定要這個自我覺察。
我們要關注的是——你為什么如此?這才是往深處走。如果說那些行為特點,那些性格特征,就只有某些類型有,其他類型就沒有,那九型也就太簡單了。九型不是性格學說,不是講性格,它是講人格類型,是核心機制。
所以說希望大家在提問的時候,不要去問什么,其他類型,會不會這樣?其他類型這樣,和你這樣原因是不一樣的,它是完全不同的機制,只是恰好在呈現這個行為上,很相似而已。
一對一3會覺得自己被利用,原因是因為,TA為自己創造了完美的形象。實際上就是說,他們把自己當作了一個商品,一個完美的商品,當然這個是潛意識運作的。
所以TA就覺得別人并沒有真心待TA——別人只是因為我的美貌才喜歡我,別人只是因為我的某些完美的特質才喜歡我。而這些,也是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好的。所以說,對于一對一3來說TA有一份恐懼,覺得自己所創造的這些身外之物,才是別人喜歡的,而不是喜歡他這個人本身。所以,這個時候TA們就會有恐懼就,這就是他們被利用的感覺的意思。
我為什么要專門的回答你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你要去了解到這些話背后的意思。這本書,他講的都是干貨,但是他不見得都展開去講。實際上,它看起來是一段文字,每一段文字都可以變成一篇文章,都可以展開很多。可是,它就高度濃縮了。因為納蘭霍是一個5號,他所教的學生,他們在這個點上都是高度提煉的。雖然他們好像是在自我分享,其實很多都是高度提煉的。
好,這個問題我就說到這里。大家就要像這樣去提問,為什么我的類型會有這樣一個讓我困惑的這么一個解讀呢。
口述傳統
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納蘭霍大師他是口述傳統。什么叫口述傳統?跟唐·理查德是不一樣的,唐·理查德克和拉斯這一塊,他們更多的是去客觀地闡述每個類型,也就是說會有更多的清晰的提煉。
而納蘭霍口述傳統,是通過每一個人講自己的方式,實際上當然會帶有他個人的東西,但是,我們通過他個人的分享去得出那些關于類型的信息。它的好處就是更可能立體和深入,也會讓我們更震撼,因為它是自我的剖析。
但是,負面的東西是,它里面會有一些不精準的東西,因為畢竟是講每一個人,并不是天下所有的類型都是一樣的呈現。他們的自我覺察報告,或多或少都帶有他們的文化、他們經歷或者他們個人的色彩。所以,我對口述傳統的一個評價就是,是一種不精準的精準。你不要把它當作是像唐·里查德的書那樣,就是我們的紅寶書、綠寶書呀,寫得那么的客觀。他們就是一個主觀的闡述,但是這個主觀當然講得很深,是讓那些和他們同類型的人,通過他們的闡述獲得一種共鳴,獲得對這個類型更多的理解。
口述傳統就是喜歡訪談,喜歡把同一類型的人聚在一起,通過人版去教學。我們不是聽理論怎么說,我們想聽人怎么說。我們不是去聽理論上一對一6是怎樣的,我們想聽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活活生生的一對一6,他是怎樣的。所以,這就是口傳派、口述派和理論派的區別。今天晚上,熊老師會給大家分享。
在口述派里面,他們更強調的還是個人的一個主體性的描述,是一個自我剖白式的,是一個深度的自我覺察報告式的分享。 那么,在這一點上,他們跟理論派是不同的。理論派更像是把它當作一種科學系統,就是,每個類型我們客觀地去闡述它,我們有高度提煉的,那么,這些詞句一般來說都是符合我們的。但是你去看口述派的書,有很多可能就是不符合你的特點的。可是你往深處想,你往深處挖掘,你要去找到你雖然跟他的描述的行為不一樣,可是背后的感覺又是一樣的。那背后的是東西是什么?這就是口述傳統的意義。
比如說貓小妖作為一個一對一的3號,她深刻地分享了自我的自我覺察報告,但是,她所講的不能代表所有的一對一的3號的這樣的特點。可是,她所講的這一些個人的特質、個人的故事的背后,隱藏的共同的東西是一對一3的。 我們不能說,我們都和貓小妖一樣,我們的一對一3不可能都是象貓小妖一樣活著。可是,TA們有一些共通的東西。那這些共通的東西,就是口述傳統要給我們傳遞的。
當然,這本書當中這些分享者的自我覺察非常地深,他們都是經過穿越過的人,也就是說經過自我成長的人,對自己的類型簡直是事無巨細地在剖析,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的CT。尤其是那些反類型。我今天剛剛總結了反類型。反類型跟主導類型的差別極大。所以,納蘭霍以天才的手筆,把反類型描述地淋漓盡致。這個部分今天晚上就會涉及到。所以到時候,大家要好好地去聽一聽。可能是熊老師講,我會對她所講的做一些補充。
九型入道
看書主要看第一副型。一句一句攻讀。攻克幾百句,勝利。每一句就是一個章節,所以并不連貫,把每句話當做目錄標題。不精準的精準,大師手筆,你的人格模式會不喜歡看這本書。像在揭露和打耳光。人格模式看得心驚肉跳。這里面很多特征是五六層級的。較低層級。納蘭霍是研究神經癥的心理專家。所以他的視角會傾向于分析五六層級,人格障礙出現神經癥的部分。第一遍看,會暈。因為你對自己了解太少了。
不是每個體系都講高層,大部分體系沒有高層。所以,一些體系老師認為我寵壞了那些不愿面對自己黑暗的學生。以高層光輝掩蓋了黑暗,當然這是他們的看法。手術刀和紗布都要有。279關注療愈,468關注揭露,135重視方法。揭露,方法,療愈,同時進行,缺一不可。治病三元組。挖問題,找方法,包扎好。面對負面本來就是279最核心的功課。因為回避問題,容易回避逃避負面。(學員:不會呀!)不要急著說不會哦。如果我在說優點,會急著說不會么?因為人格模式覺得我在說問題。樂觀組279,情緒組468,我們不可能沒完沒了地歌頌或者揭露。要保持中正。
九型人格學習絕不是開心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是學習。比如當2特別想幫人的時候,最需要面對自己,幫助他人也可以是回避問題的方式。就是向我開炮的過程,2號整合48,就是能向自己和他人都開炮。不再壓抑黑暗,不隱藏動機,這兩句話就是解藥。醫治再多人,也不能療愈自己。幫助再多人,最需要幫助的是自己。這就是2號的覺醒。8要整合25,恰恰是要對別人的需要敏感,要多關注他人的反應,關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相反的成長方向。
九型可以有無數種講法,它實在太浩瀚,浩瀚無垠!從四面八方入道。
九型有這個比喻。當你在門口的時候,你只是看到了一個院子,你以為只要把門打開,不過就是那座房子,只是這個房子可能會很大。可是,當你打開這扇門的時候,你已經走得很遠很遠。你以為你明白了,可是你往左一看,哇,那里還有一方天地。然后,你把四面八方都走了一遍,你以為已經逛完了院子,然而,你卻發現,還有無數道門在那里等著你。這哪里是一個庭院呢?!——這簡直就是宇宙啊。 庭院深深深幾許呀,浩瀚宇宙,無邊無際。
每次你以為你已經學會的時候,一定要轉個身,再看一看。那是一個可怕的庭院。看起來,是一個平常的庭院,特別是在門口的時候。所以,它不愧為口述不傳之秘,也不愧為修行的智慧大法。當你走進這深不可測的庭院,已經進入了無人之境。
當你覺得你已經學會的時候,九型幾乎就已經不能支持到你了。因為你看到了那堵墻,于是,你以為走到了盡頭,你以為不過如此,然而你還有太多的困惑,似乎九型并沒有為你解答。然而你卻不知道,你的那些困惑,正是由于你沒有真正地繼續走。所以,我們要轉彎,我們要看一看,每一個門都有一個玄機。就好像看納蘭霍的這本書,每一句話打開,都可以寫一本書,都可以寫一個章節。所以,不要以為它是簡單的,但是也不要企圖全部掌握。
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永遠帶著好奇心和對人性的那種未知的,探究人性未知秘境的那份好奇心,結合自己的當下的問題。不要輕易的覺得你的困惑跟九型無關,你的這個困惑跟你的3號無關,那個困惑跟你的2號無關,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沒有一件無關。只要你愿意深入探索自己,沒有一件事情,沒有一個你的困惑是無關的,是與你的類型、你的人格模式無關的。
你所以為的只不過是你的個人特質,是環境所致,是客觀的這個環境所逼,是他人的問題等等,或者是你的個人的特色的問題。 我認為,恰恰是可以繼續探索自己的。
那些人性的秘境,實際上并不新鮮。它也不是你個人特色的,它是被很多人都感受過的秘境,是無數人共享的心靈。 在永無止境秘境探索中體驗凡夫俗子的人生,平凡亦非凡。
沒有什么神秘和特別的。儒家孔孟很少講神秘的東西,而是在講人事。所以很多深研哲學的人甚至輕視孔子,認為他不如老莊之類。讀《孔子的智慧》,感受高層1號人的睿智與現實,平凡與偉大,他的可愛與真性情,他理智而又富于感情,有人性弱點又不干擾對理想的追求,他的學說強調“人的標準就是人”,不愧為曠世圣者!人的標準就是人,這才是精髓真諦。儒釋道,都是人類的偉大璀璨的智慧。我們一直講的人間九型,也是吸收了儒家思想視角,九型是非凡的,也是人間的,特別接地氣。生命花開,人間九型。這就是九芒星的追求。
以非凡真理視角,體驗平凡煙火人間,是社群5的天賦。如果真有什么奧妙神秘,一定隱藏在煙火人間。對于45類型來說,特別警惕背對生活,遠離平凡,尋求出世間的神秘圓滿究竟,大道就在你的身上,日復一日的生活里。4號更要警惕遠離生活的誘惑,可以靈氣,但不能靈里靈氣。
- 展開全文
關于如何看書、提問中的自我覺察、口述傳統、九型入道
(20200421裴導在27種副型讀書群分享文字整理)
看不進去就不要勉強,等著聽老師們的解讀。每個類型都探索地很深。自己類型多看幾次,其他類型可以不看,看自己的副型十遍以上,你會有驚人收獲。如果是一對一4,哪怕就連自保4和社群4也不要看,只看你自己的,其他的瀏覽即可。你體會不到那個類型的痛苦,看了可能會很費勁,閱讀效率會太低。
如果自己類型看不懂,就可以在本群提問。不要問別的類型,不要那么熱心。問你自己的,從自己開始。這個書就是CT,360度啥都給照了,不要回避,不要害怕。
提問時的自我覺察
大家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比如說像貓小妖的這種提問(問題:“書上說一對一3會有被利用的感覺,我會有被他人利用的感覺。其他類型不會有被利用的感覺嗎?”),顯然這不是一個九型人格提問。可能你還不明白九型人格在講什么?九型人格的提問是,我為什么會有被利用的感覺,而不是說我這個類型有被利用的感覺,你們就沒有嗎?
被利用的感覺是人的共性。但是,為什么一對一3號會認為被利用,則是TA的特色。所以,不是說只有你這個類型有這個特點,九型不是行為特點的綜合體,它是關于一系列動機、是關于核心的,所以這樣的問題,就一定要這個自我覺察。
我們要關注的是——你為什么如此?這才是往深處走。如果說那些行為特點,那些性格特征,就只有某些類型有,其他類型就沒有,那九型也就太簡單了。九型不是性格學說,不是講性格,它是講人格類型,是核心機制。
所以說希望大家在提問的時候,不要去問什么,其他類型,會不會這樣?其他類型這樣,和你這樣原因是不一樣的,它是完全不同的機制,只是恰好在呈現這個行為上,很相似而已。
一對一3會覺得自己被利用,原因是因為,TA為自己創造了完美的形象。實際上就是說,他們把自己當作了一個商品,一個完美的商品,當然這個是潛意識運作的。
所以TA就覺得別人并沒有真心待TA——別人只是因為我的美貌才喜歡我,別人只是因為我的某些完美的特質才喜歡我。而這些,也是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好的。所以說,對于一對一3來說TA有一份恐懼,覺得自己所創造的這些身外之物,才是別人喜歡的,而不是喜歡他這個人本身。所以,這個時候TA們就會有恐懼就,這就是他們被利用的感覺的意思。
我為什么要專門的回答你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你要去了解到這些話背后的意思。這本書,他講的都是干貨,但是他不見得都展開去講。實際上,它看起來是一段文字,每一段文字都可以變成一篇文章,都可以展開很多。可是,它就高度濃縮了。因為納蘭霍是一個5號,他所教的學生,他們在這個點上都是高度提煉的。雖然他們好像是在自我分享,其實很多都是高度提煉的。
好,這個問題我就說到這里。大家就要像這樣去提問,為什么我的類型會有這樣一個讓我困惑的這么一個解讀呢。
口述傳統
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納蘭霍大師他是口述傳統。什么叫口述傳統?跟唐·理查德是不一樣的,唐·理查德克和拉斯這一塊,他們更多的是去客觀地闡述每個類型,也就是說會有更多的清晰的提煉。
而納蘭霍口述傳統,是通過每一個人講自己的方式,實際上當然會帶有他個人的東西,但是,我們通過他個人的分享去得出那些關于類型的信息。它的好處就是更可能立體和深入,也會讓我們更震撼,因為它是自我的剖析。
但是,負面的東西是,它里面會有一些不精準的東西,因為畢竟是講每一個人,并不是天下所有的類型都是一樣的呈現。他們的自我覺察報告,或多或少都帶有他們的文化、他們經歷或者他們個人的色彩。所以,我對口述傳統的一個評價就是,是一種不精準的精準。你不要把它當作是像唐·里查德的書那樣,就是我們的紅寶書、綠寶書呀,寫得那么的客觀。他們就是一個主觀的闡述,但是這個主觀當然講得很深,是讓那些和他們同類型的人,通過他們的闡述獲得一種共鳴,獲得對這個類型更多的理解。
口述傳統就是喜歡訪談,喜歡把同一類型的人聚在一起,通過人版去教學。我們不是聽理論怎么說,我們想聽人怎么說。我們不是去聽理論上一對一6是怎樣的,我們想聽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活活生生的一對一6,他是怎樣的。所以,這就是口傳派、口述派和理論派的區別。今天晚上,熊老師會給大家分享。
在口述派里面,他們更強調的還是個人的一個主體性的描述,是一個自我剖白式的,是一個深度的自我覺察報告式的分享。 那么,在這一點上,他們跟理論派是不同的。理論派更像是把它當作一種科學系統,就是,每個類型我們客觀地去闡述它,我們有高度提煉的,那么,這些詞句一般來說都是符合我們的。但是你去看口述派的書,有很多可能就是不符合你的特點的。可是你往深處想,你往深處挖掘,你要去找到你雖然跟他的描述的行為不一樣,可是背后的感覺又是一樣的。那背后的是東西是什么?這就是口述傳統的意義。
比如說貓小妖作為一個一對一的3號,她深刻地分享了自我的自我覺察報告,但是,她所講的不能代表所有的一對一的3號的這樣的特點。可是,她所講的這一些個人的特質、個人的故事的背后,隱藏的共同的東西是一對一3的。 我們不能說,我們都和貓小妖一樣,我們的一對一3不可能都是象貓小妖一樣活著。可是,TA們有一些共通的東西。那這些共通的東西,就是口述傳統要給我們傳遞的。
當然,這本書當中這些分享者的自我覺察非常地深,他們都是經過穿越過的人,也就是說經過自我成長的人,對自己的類型簡直是事無巨細地在剖析,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的CT。尤其是那些反類型。我今天剛剛總結了反類型。反類型跟主導類型的差別極大。所以,納蘭霍以天才的手筆,把反類型描述地淋漓盡致。這個部分今天晚上就會涉及到。所以到時候,大家要好好地去聽一聽。可能是熊老師講,我會對她所講的做一些補充。
九型入道
看書主要看第一副型。一句一句攻讀。攻克幾百句,勝利。每一句就是一個章節,所以并不連貫,把每句話當做目錄標題。不精準的精準,大師手筆,你的人格模式會不喜歡看這本書。像在揭露和打耳光。人格模式看得心驚肉跳。這里面很多特征是五六層級的。較低層級。納蘭霍是研究神經癥的心理專家。所以他的視角會傾向于分析五六層級,人格障礙出現神經癥的部分。第一遍看,會暈。因為你對自己了解太少了。
不是每個體系都講高層,大部分體系沒有高層。所以,一些體系老師認為我寵壞了那些不愿面對自己黑暗的學生。以高層光輝掩蓋了黑暗,當然這是他們的看法。手術刀和紗布都要有。279關注療愈,468關注揭露,135重視方法。揭露,方法,療愈,同時進行,缺一不可。治病三元組。挖問題,找方法,包扎好。面對負面本來就是279最核心的功課。因為回避問題,容易回避逃避負面。(學員:不會呀!)不要急著說不會哦。如果我在說優點,會急著說不會么?因為人格模式覺得我在說問題。樂觀組279,情緒組468,我們不可能沒完沒了地歌頌或者揭露。要保持中正。
九型人格學習絕不是開心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是學習。比如當2特別想幫人的時候,最需要面對自己,幫助他人也可以是回避問題的方式。就是向我開炮的過程,2號整合48,就是能向自己和他人都開炮。不再壓抑黑暗,不隱藏動機,這兩句話就是解藥。醫治再多人,也不能療愈自己。幫助再多人,最需要幫助的是自己。這就是2號的覺醒。8要整合25,恰恰是要對別人的需要敏感,要多關注他人的反應,關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相反的成長方向。
九型可以有無數種講法,它實在太浩瀚,浩瀚無垠!從四面八方入道。
九型有這個比喻。當你在門口的時候,你只是看到了一個院子,你以為只要把門打開,不過就是那座房子,只是這個房子可能會很大。可是,當你打開這扇門的時候,你已經走得很遠很遠。你以為你明白了,可是你往左一看,哇,那里還有一方天地。然后,你把四面八方都走了一遍,你以為已經逛完了院子,然而,你卻發現,還有無數道門在那里等著你。這哪里是一個庭院呢?!——這簡直就是宇宙啊。 庭院深深深幾許呀,浩瀚宇宙,無邊無際。
每次你以為你已經學會的時候,一定要轉個身,再看一看。那是一個可怕的庭院。看起來,是一個平常的庭院,特別是在門口的時候。所以,它不愧為口述不傳之秘,也不愧為修行的智慧大法。當你走進這深不可測的庭院,已經進入了無人之境。
當你覺得你已經學會的時候,九型幾乎就已經不能支持到你了。因為你看到了那堵墻,于是,你以為走到了盡頭,你以為不過如此,然而你還有太多的困惑,似乎九型并沒有為你解答。然而你卻不知道,你的那些困惑,正是由于你沒有真正地繼續走。所以,我們要轉彎,我們要看一看,每一個門都有一個玄機。就好像看納蘭霍的這本書,每一句話打開,都可以寫一本書,都可以寫一個章節。所以,不要以為它是簡單的,但是也不要企圖全部掌握。
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永遠帶著好奇心和對人性的那種未知的,探究人性未知秘境的那份好奇心,結合自己的當下的問題。不要輕易的覺得你的困惑跟九型無關,你的這個困惑跟你的3號無關,那個困惑跟你的2號無關,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沒有一件無關。只要你愿意深入探索自己,沒有一件事情,沒有一個你的困惑是無關的,是與你的類型、你的人格模式無關的。
你所以為的只不過是你的個人特質,是環境所致,是客觀的這個環境所逼,是他人的問題等等,或者是你的個人的特色的問題。 我認為,恰恰是可以繼續探索自己的。
那些人性的秘境,實際上并不新鮮。它也不是你個人特色的,它是被很多人都感受過的秘境,是無數人共享的心靈。 在永無止境秘境探索中體驗凡夫俗子的人生,平凡亦非凡。
沒有什么神秘和特別的。儒家孔孟很少講神秘的東西,而是在講人事。所以很多深研哲學的人甚至輕視孔子,認為他不如老莊之類。讀《孔子的智慧》,感受高層1號人的睿智與現實,平凡與偉大,他的可愛與真性情,他理智而又富于感情,有人性弱點又不干擾對理想的追求,他的學說強調“人的標準就是人”,不愧為曠世圣者!人的標準就是人,這才是精髓真諦。儒釋道,都是人類的偉大璀璨的智慧。我們一直講的人間九型,也是吸收了儒家思想視角,九型是非凡的,也是人間的,特別接地氣。生命花開,人間九型。這就是九芒星的追求。
以非凡真理視角,體驗平凡煙火人間,是社群5的天賦。如果真有什么奧妙神秘,一定隱藏在煙火人間。對于45類型來說,特別警惕背對生活,遠離平凡,尋求出世間的神秘圓滿究竟,大道就在你的身上,日復一日的生活里。4號更要警惕遠離生活的誘惑,可以靈氣,但不能靈里靈氣。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