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是關于動機的,而不是行為,所以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行為可能來自同一個動機,而有些如出一轍的行為,動機卻大相徑庭!
——九芒星九型人格裴宇晶博士
在九型人格里,每個類型的行為總是變著花樣來反映同一個動機,學習過九型人格的同學都知道,6號有正6和反6,正6是典型的防御型6號,而反6則是反恐懼的6號,應該說,任何一個6號身上都可能會存在防御和攻擊這兩種模式,如果一個6號身上,這兩個比例是差不多的,防御和攻擊就會交替出現,被稱為“左手拿矛,右手拿盾”,嚴重則出現唐理查德所說的“消極-攻擊型人格障礙”,那么6號就是通過防御(正6)和攻擊(反6)兩種方式,來保護6號的安全感。
大多數6號的人,都會同時呈現出正六和反六交替的狀態,就看哪一個多一點,哪一個少一點。那如果防御的部分明顯大于攻擊的部分,那這種6號就是用防御的方式,遠遠超過了采用攻擊的方式,那么這個就是所謂的“正六”。那如果是攻擊的方式,遠遠超出了防御的方式,那么就是反六。其實,正六反六只不過是為了區分兩種截然相反的尋找安全的行為,動機都是6號的,也就是說,這種劃分僅僅是便于初學者學習,為了從現象上區分6號的幾種狀態而已,因為我們往往不習慣于把完全相反的行為歸結在一種人格里面,但這種情況在九型人格中頗為常見。
那么只有6號有正反嗎?其他性格有沒有?很多疑惑的6號人就會提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就在巴一巴其他類型的類似情況。
比較典型的是,關于亢奮四和抑郁四的爭論,我曾經發表過一篇“亢奮四”的文章,當然,有的九型老師是反對的,他們認為4號是不可以亢奮的,不可以是高能量的,一定必須具備某種他們自認為的氣質和特質才是4號,難道都要悲悲戚戚的?然后也無法解釋這些人身上的很多特質,這就是因為把九型人格變成了“樣板戲”,這種固化思維實在要不得。跟6號區分為正六和反六一樣,4號也有亢奮四和抑郁四,海倫帕爾默對此也有專門描述,當然也有兩種情況交替的4號。6號有攻擊型的6號,防守型的6號,也有防御和攻擊交替的六,防御和攻擊的交替在6號身上,就類似于亢奮和抑郁在4號的身上。
對于4號來說呢,他們可以亢奮,也可以抑郁,任何一個4號的身上都會有亢奮、抑郁兩種情況交替。那有一些4號的抑郁遠遠大于了他的亢奮,那么他們就是抑郁4號,或者叫經典型4號,這些人即使思維固化的九型專家們也不會搞錯的。那還有一些4號,他們的亢奮部分遠遠超出抑郁的部分,表面看來快樂得很,根本沒有任何憂郁的情緒,看起來甚至就像3、7、8,他們是亢奮型的4號。大多數的時候是亢奮和抑郁交替出現,那就看亢奮和抑郁,哪一個多一點。
無論是亢奮/抑郁,還是防御/攻擊,只不過是4號和6號不同的應對模式,其實亢奮和抑郁為了去體現4號要去尋找“我是誰”,要讓自己更加圓滿,從快樂或者痛苦的事情中找到意義和激情的存在感。同樣,6號的防御和攻擊,他們都是為了去應對未來的風險和可能性的預演,所以是為了獲得一份安全感,6號的防御和攻擊還是服務于6號的核心欲望。4號的亢奮和抑郁,也可以說是服務于4號的核心欲望。
所以,4號和6號為什么是糾結的,就在于他們有陰陽兩個方面的對抗性,他們是攪合在一起的一個性格,兩種對立性元素充分制衡或者交替的一個類型。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4號和6號,那么糾結,有那么多的質疑,有那么多的問題,有那么多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
別的型號也有類似的正反,我們要從表面相反的行為中,找到背后相同的核心。7號還有“悶七”,都有自己特例,就好像任何國家都有少數民族,但不如4號和6號表現的那么明顯,所以不做專門的區分。
3號的“昧三”和經典3號看來很不通,“昧三”就是過于謙遜低調的3號,會隱藏自己的光芒的3號。3號的核心是創造和呈現個人價值。其實每個3號就會在明(光明)和昧(昏暗)之間轉換,他們有時候很高調,有時候又很謙遜(看起來),不管是“經典3“還是“昧3”,他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追求一種價值。“昧三”不過更追求非展示出來的價值,更看重實力和內在的價值。但是無論高調還是低調,都不一定是一種覺醒,3號需要做到的是真實——內外一致,因為有時候那種謙遜是過分的謙遜,給人感覺有做作和刻意成分。所以,3號要做到的就是不偏不倚,既不要去隱藏光芒,顯示自己是很低調的,很謙遜的,那也沒有必要刻意的涂脂抹粉,特別去展現什么,“不為欣賞,只為綻放”,一切如是,如是綻放!
典型的7號是非常活躍、奔放的,但是7號也有沉悶的狀態,大多數7號可能會在兩者之間搖擺,但如果沉悶的狀態明顯超過了活躍的狀態,那就是“悶7”,保持活躍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事,7號總是覺得自己有義務讓氣氛活躍起來,保持興奮狀態,要high!但長期這么做,他們也會筋疲力盡,所以當7號進入沉悶狀態的時候,你是看不見的,因為那時候他們誰也不理,一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也會過得比較精彩,愿意安靜、深入于自己有興趣的小世界,他們可以“眾樂樂”,為何就不可以“獨樂樂“呢?
但是,無論是悶7還是典型7,他們都不一定是成長,因為7號最核心的就是要去真正地感恩當下的賜予,超越對限制的恐懼,去品嘗和體驗每一分每一秒的神奇!悶7只不過把這個過程隱性化,但是他們的模式和典型7號一樣的,依然在一個人尋找刺激、有趣,一個人消費這個世界,而未必在創造、感恩和奉獻。
同樣,8號里面也有特別壓抑、壓制憤怒的,我們可以叫“忍8”,好像有點忍者神龜的味道?8號壓抑憤怒是覺得我比你們都強大,所以這些小魚小蝦傷不了我的,我都包容你們,一切都OK,沒有問題,你們根本撼動不了我內在強大的圣所,有點如來佛的感覺。所以忍8以包容為強大,看起來特別包容平和,對別人的攻擊可能不屑一顧、拈花一笑、從容不迫,忍讓的8號不代表已經做到了高層8號需要的那種寬懷大度、愛與柔軟,他內在是有一個堅固的、傲慢的堡壘,它用包容和接納為武器,來保持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8號內在有一個剛硬的東西,有一份悲壯的底色,當然,大部分8號都會在隱忍和爆發之間徘徊,交替。如果8號太隱忍,又不是真正的去寬容包容的話,那就很麻煩,他就等于在自我克制,也就是跟憤怒做斗爭,所以他依然是內耗的,如果他長期處于忍讓的狀態,他們的能量就不會太高。
今天就先說這么多,這些內容對初學者判斷型號、覺察自身成長來說非常有用。如果你學過副型和側翼,你會發現某些副型和側翼更傾向于這種反常狀態。不過,在沒有深入學習之前,是有必要了解反常狀態的,其實,了解這些反常特例狀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九型人格是關注動機的,拍x光片,不能停留在表面行為, 警惕“臉譜化“九種性格的表象,陷入思維定勢。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要覺察看似相反卻換湯不換藥的A-B模式切換,努力去到性格反面并不是出路,跳出來才是覺醒。
(文/九型人格導師 裴宇晶)
注:本文根據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微課堂午間沙龍整理并加工,感謝學員的引發及楊雅倩的記錄。
- 展開全文
九型人格是關于動機的,而不是行為,所以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行為可能來自同一個動機,而有些如出一轍的行為,動機卻大相徑庭!
——九芒星九型人格裴宇晶博士
在九型人格里,每個類型的行為總是變著花樣來反映同一個動機,學習過九型人格的同學都知道,6號有正6和反6,正6是典型的防御型6號,而反6則是反恐懼的6號,應該說,任何一個6號身上都可能會存在防御和攻擊這兩種模式,如果一個6號身上,這兩個比例是差不多的,防御和攻擊就會交替出現,被稱為“左手拿矛,右手拿盾”,嚴重則出現唐理查德所說的“消極-攻擊型人格障礙”,那么6號就是通過防御(正6)和攻擊(反6)兩種方式,來保護6號的安全感。
大多數6號的人,都會同時呈現出正六和反六交替的狀態,就看哪一個多一點,哪一個少一點。那如果防御的部分明顯大于攻擊的部分,那這種6號就是用防御的方式,遠遠超過了采用攻擊的方式,那么這個就是所謂的“正六”。那如果是攻擊的方式,遠遠超出了防御的方式,那么就是反六。其實,正六反六只不過是為了區分兩種截然相反的尋找安全的行為,動機都是6號的,也就是說,這種劃分僅僅是便于初學者學習,為了從現象上區分6號的幾種狀態而已,因為我們往往不習慣于把完全相反的行為歸結在一種人格里面,但這種情況在九型人格中頗為常見。
那么只有6號有正反嗎?其他性格有沒有?很多疑惑的6號人就會提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就在巴一巴其他類型的類似情況。
比較典型的是,關于亢奮四和抑郁四的爭論,我曾經發表過一篇“亢奮四”的文章,當然,有的九型老師是反對的,他們認為4號是不可以亢奮的,不可以是高能量的,一定必須具備某種他們自認為的氣質和特質才是4號,難道都要悲悲戚戚的?然后也無法解釋這些人身上的很多特質,這就是因為把九型人格變成了“樣板戲”,這種固化思維實在要不得。跟6號區分為正六和反六一樣,4號也有亢奮四和抑郁四,海倫帕爾默對此也有專門描述,當然也有兩種情況交替的4號。6號有攻擊型的6號,防守型的6號,也有防御和攻擊交替的六,防御和攻擊的交替在6號身上,就類似于亢奮和抑郁在4號的身上。
對于4號來說呢,他們可以亢奮,也可以抑郁,任何一個4號的身上都會有亢奮、抑郁兩種情況交替。那有一些4號的抑郁遠遠大于了他的亢奮,那么他們就是抑郁4號,或者叫經典型4號,這些人即使思維固化的九型專家們也不會搞錯的。那還有一些4號,他們的亢奮部分遠遠超出抑郁的部分,表面看來快樂得很,根本沒有任何憂郁的情緒,看起來甚至就像3、7、8,他們是亢奮型的4號。大多數的時候是亢奮和抑郁交替出現,那就看亢奮和抑郁,哪一個多一點。
無論是亢奮/抑郁,還是防御/攻擊,只不過是4號和6號不同的應對模式,其實亢奮和抑郁為了去體現4號要去尋找“我是誰”,要讓自己更加圓滿,從快樂或者痛苦的事情中找到意義和激情的存在感。同樣,6號的防御和攻擊,他們都是為了去應對未來的風險和可能性的預演,所以是為了獲得一份安全感,6號的防御和攻擊還是服務于6號的核心欲望。4號的亢奮和抑郁,也可以說是服務于4號的核心欲望。
所以,4號和6號為什么是糾結的,就在于他們有陰陽兩個方面的對抗性,他們是攪合在一起的一個性格,兩種對立性元素充分制衡或者交替的一個類型。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4號和6號,那么糾結,有那么多的質疑,有那么多的問題,有那么多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
別的型號也有類似的正反,我們要從表面相反的行為中,找到背后相同的核心。7號還有“悶七”,都有自己特例,就好像任何國家都有少數民族,但不如4號和6號表現的那么明顯,所以不做專門的區分。
3號的“昧三”和經典3號看來很不通,“昧三”就是過于謙遜低調的3號,會隱藏自己的光芒的3號。3號的核心是創造和呈現個人價值。其實每個3號就會在明(光明)和昧(昏暗)之間轉換,他們有時候很高調,有時候又很謙遜(看起來),不管是“經典3“還是“昧3”,他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追求一種價值。“昧三”不過更追求非展示出來的價值,更看重實力和內在的價值。但是無論高調還是低調,都不一定是一種覺醒,3號需要做到的是真實——內外一致,因為有時候那種謙遜是過分的謙遜,給人感覺有做作和刻意成分。所以,3號要做到的就是不偏不倚,既不要去隱藏光芒,顯示自己是很低調的,很謙遜的,那也沒有必要刻意的涂脂抹粉,特別去展現什么,“不為欣賞,只為綻放”,一切如是,如是綻放!
典型的7號是非常活躍、奔放的,但是7號也有沉悶的狀態,大多數7號可能會在兩者之間搖擺,但如果沉悶的狀態明顯超過了活躍的狀態,那就是“悶7”,保持活躍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事,7號總是覺得自己有義務讓氣氛活躍起來,保持興奮狀態,要high!但長期這么做,他們也會筋疲力盡,所以當7號進入沉悶狀態的時候,你是看不見的,因為那時候他們誰也不理,一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也會過得比較精彩,愿意安靜、深入于自己有興趣的小世界,他們可以“眾樂樂”,為何就不可以“獨樂樂“呢?
但是,無論是悶7還是典型7,他們都不一定是成長,因為7號最核心的就是要去真正地感恩當下的賜予,超越對限制的恐懼,去品嘗和體驗每一分每一秒的神奇!悶7只不過把這個過程隱性化,但是他們的模式和典型7號一樣的,依然在一個人尋找刺激、有趣,一個人消費這個世界,而未必在創造、感恩和奉獻。
同樣,8號里面也有特別壓抑、壓制憤怒的,我們可以叫“忍8”,好像有點忍者神龜的味道?8號壓抑憤怒是覺得我比你們都強大,所以這些小魚小蝦傷不了我的,我都包容你們,一切都OK,沒有問題,你們根本撼動不了我內在強大的圣所,有點如來佛的感覺。所以忍8以包容為強大,看起來特別包容平和,對別人的攻擊可能不屑一顧、拈花一笑、從容不迫,忍讓的8號不代表已經做到了高層8號需要的那種寬懷大度、愛與柔軟,他內在是有一個堅固的、傲慢的堡壘,它用包容和接納為武器,來保持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8號內在有一個剛硬的東西,有一份悲壯的底色,當然,大部分8號都會在隱忍和爆發之間徘徊,交替。如果8號太隱忍,又不是真正的去寬容包容的話,那就很麻煩,他就等于在自我克制,也就是跟憤怒做斗爭,所以他依然是內耗的,如果他長期處于忍讓的狀態,他們的能量就不會太高。
今天就先說這么多,這些內容對初學者判斷型號、覺察自身成長來說非常有用。如果你學過副型和側翼,你會發現某些副型和側翼更傾向于這種反常狀態。不過,在沒有深入學習之前,是有必要了解反常狀態的,其實,了解這些反常特例狀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九型人格是關注動機的,拍x光片,不能停留在表面行為, 警惕“臉譜化“九種性格的表象,陷入思維定勢。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要覺察看似相反卻換湯不換藥的A-B模式切換,努力去到性格反面并不是出路,跳出來才是覺醒。
(文/九型人格導師 裴宇晶)
注:本文根據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微課堂午間沙龍整理并加工,感謝學員的引發及楊雅倩的記錄。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