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被命名為進取者、成就型,激發者、行為榜樣、尋求地位者、模范等。是因為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他們真正能夠也確實可以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取得成功;他們是人類本性的明星,因為他們的親切和個人成就,人們經常會仰望他們;他們是文化中的精英,他們的身上映照出其他人的夢想和希望。3號人的適應力強、超出常人、有緊迫感和形象意識。
一張圖說明3號的主要人格信息,如下:
201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鄭州的一個朋友特意打電話告訴我武漢發生疫情了,叫我出門注意做好防護工作,我很不以為然。緊接著,我的家庭微信群里就出現了同樣的信息,我問姐姐是真的嗎?她略帶沉重的說:“這次恐怕是真的……”
接下來的幾天,一切如常,期間還出差了2次。回來后,就籌備年飯,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接到姐夫的電話,說武漢封城了,年飯也不允許吃了。當時的心情真的可以用“震驚”來形容,直覺告訴我這次會異常嚴重。掛了電話后,我直奔媽媽的住處,態度堅決的“邀請”她來我這里住,因為我怕她照顧不好自己。
從那天開始,關于疫情的報道就鋪天蓋地地向我襲來:疑似病例增多、確診病例增多、醫療防護用品不夠用、部隊官兵來了、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向武漢集結、有人因為疫情犧牲了、李文亮醫生過世了、鐘南山教授說……每次看到這些報道都會淚目,不僅是對病毒肆虐下眾多生命的掙扎悲傷,更多的是對那些逆風而行者的感動,還有對人類面對災難時活下去的期盼和感慨……
封城沒幾天,我開車帶媽媽去江漢路打疫苗,看到昔日繁華的街道變得一片凄清,就如“空城”一般,我的心情好沉重,眼睛也跟著濕潤。為了讓外地的朋友放心,我特意拍了一些視頻發到相關群里。
我還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居家隔離”一開始,我所在的團隊就招募志愿者,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接待心理援助電話來訪、撰寫有關疫情的文章、向疫區民眾分享我的建議……
在做心理服務志愿者期間,我也用心照顧好媽媽的生活,像平時一樣都會洗漱干凈、穿戴整齊,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飲食也安排得比較豐富,每天都會變著花樣做給媽媽吃,還陪著媽媽練毛筆字、玩小游戲、教會她玩抖音、用投屏看劇等。每天我還會用2-3個小時的時間用來做靜心練習和室內健身運動,同時堅持每天學習。隔離之下,這樣規劃生活,也是對身心健康的一種詮釋吧!
疫情開始階段,我去過3次超市。超市的菜品雖然不如平常多,但是還可以,還有一些愛心菜,價格非常便宜,大家都非常有秩序的購買。后來,政府的管理一天比一天嚴格,出了小區的車就不讓進了,只有大門供有出入證明的人進出,其他人一律宅在家里。
這段時間,總有外地的朋友問我過得如何?武漢是不是真的發生哄搶?我的食物夠吃否?每每看到這樣的問候,我都會很感動,因為他們在如此艱難的時候關心著我,鼓舞著我。大愛無疆,共克時艱。隔段時間我也會在朋友圈里冒個泡,告訴他們我還好。
其實疫情對我工作的影響挺大的,可以說導致我直接“失業”了。我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于培訓,這工作是要把人聚集到一起的,因為疫情,年前確定好的幾場培訓全部取消了。在“居家隔離”的這一個多月中,我逐漸開始感覺到自己有輕微焦慮的癥狀、還有一些輕微抑郁的癥狀。作為一個3號,是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的,我焦慮的點是未來工作的方向不明朗,從前都是線下,但現在需要調整到線上,可我線上并沒有很好的資源對接。我抑郁的點是擔心疫情結束后,自己與市場的匹配度不夠,這樣,我的經濟會嚴重受損,從而會覺得自己很失敗、沒有價值----這直接戳到3號的基本恐懼了。好在自己有專業知識,加上平常都有堅持做靜心覺察練習,當這些癥狀出現的時候,我并沒有慌張,而是找同行和朋友傾訴,讓自己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在傾訴中自然流淌、在傾訴中覺察自己。同時,因為有這種朋友、同行間的互動,也讓我得到了一些幫助和支持。比如,武大的學長給我推薦了幾個機會、我之前的合作方邀約我做視頻課程和微信課程,還有我的朋友們叫我只要有困難就向他們開口,他們一定會幫我……
當我有了這些支持后,3號的價值感瞬間恢復,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要做的事情,焦慮感、抑郁感逐漸消失。另外,我還在每天靜心2小時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了一些運動項目,比如跳繩、平板支撐、深蹲,盡量讓自己的身心處在一個健康的層級。
這期間,我們九型人格同學會還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我在活動中負責確認捐助的目標醫院和提供購買物資的信息,經過20多天的努力,最終我們募集了7萬多塊錢(大家都不是有錢人),購買了1500套防護服送往了武漢市一線醫院。
疫情雖還沒結束,但心里一直有個很堅定的觀念:國家一定會帶領我們走出困境,我們只要在家好好配合就好。任何事情只要有開始,就一定會結束,我靜待這一天的到來……
- 展開全文
3號被命名為進取者、成就型,激發者、行為榜樣、尋求地位者、模范等。是因為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他們真正能夠也確實可以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取得成功;他們是人類本性的明星,因為他們的親切和個人成就,人們經常會仰望他們;他們是文化中的精英,他們的身上映照出其他人的夢想和希望。3號人的適應力強、超出常人、有緊迫感和形象意識。
一張圖說明3號的主要人格信息,如下:
201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鄭州的一個朋友特意打電話告訴我武漢發生疫情了,叫我出門注意做好防護工作,我很不以為然。緊接著,我的家庭微信群里就出現了同樣的信息,我問姐姐是真的嗎?她略帶沉重的說:“這次恐怕是真的……”
接下來的幾天,一切如常,期間還出差了2次。回來后,就籌備年飯,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接到姐夫的電話,說武漢封城了,年飯也不允許吃了。當時的心情真的可以用“震驚”來形容,直覺告訴我這次會異常嚴重。掛了電話后,我直奔媽媽的住處,態度堅決的“邀請”她來我這里住,因為我怕她照顧不好自己。
從那天開始,關于疫情的報道就鋪天蓋地地向我襲來:疑似病例增多、確診病例增多、醫療防護用品不夠用、部隊官兵來了、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向武漢集結、有人因為疫情犧牲了、李文亮醫生過世了、鐘南山教授說……每次看到這些報道都會淚目,不僅是對病毒肆虐下眾多生命的掙扎悲傷,更多的是對那些逆風而行者的感動,還有對人類面對災難時活下去的期盼和感慨……
封城沒幾天,我開車帶媽媽去江漢路打疫苗,看到昔日繁華的街道變得一片凄清,就如“空城”一般,我的心情好沉重,眼睛也跟著濕潤。為了讓外地的朋友放心,我特意拍了一些視頻發到相關群里。
我還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居家隔離”一開始,我所在的團隊就招募志愿者,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接待心理援助電話來訪、撰寫有關疫情的文章、向疫區民眾分享我的建議……
在做心理服務志愿者期間,我也用心照顧好媽媽的生活,像平時一樣都會洗漱干凈、穿戴整齊,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飲食也安排得比較豐富,每天都會變著花樣做給媽媽吃,還陪著媽媽練毛筆字、玩小游戲、教會她玩抖音、用投屏看劇等。每天我還會用2-3個小時的時間用來做靜心練習和室內健身運動,同時堅持每天學習。隔離之下,這樣規劃生活,也是對身心健康的一種詮釋吧!
疫情開始階段,我去過3次超市。超市的菜品雖然不如平常多,但是還可以,還有一些愛心菜,價格非常便宜,大家都非常有秩序的購買。后來,政府的管理一天比一天嚴格,出了小區的車就不讓進了,只有大門供有出入證明的人進出,其他人一律宅在家里。
這段時間,總有外地的朋友問我過得如何?武漢是不是真的發生哄搶?我的食物夠吃否?每每看到這樣的問候,我都會很感動,因為他們在如此艱難的時候關心著我,鼓舞著我。大愛無疆,共克時艱。隔段時間我也會在朋友圈里冒個泡,告訴他們我還好。
其實疫情對我工作的影響挺大的,可以說導致我直接“失業”了。我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于培訓,這工作是要把人聚集到一起的,因為疫情,年前確定好的幾場培訓全部取消了。在“居家隔離”的這一個多月中,我逐漸開始感覺到自己有輕微焦慮的癥狀、還有一些輕微抑郁的癥狀。作為一個3號,是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的,我焦慮的點是未來工作的方向不明朗,從前都是線下,但現在需要調整到線上,可我線上并沒有很好的資源對接。我抑郁的點是擔心疫情結束后,自己與市場的匹配度不夠,這樣,我的經濟會嚴重受損,從而會覺得自己很失敗、沒有價值----這直接戳到3號的基本恐懼了。好在自己有專業知識,加上平常都有堅持做靜心覺察練習,當這些癥狀出現的時候,我并沒有慌張,而是找同行和朋友傾訴,讓自己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在傾訴中自然流淌、在傾訴中覺察自己。同時,因為有這種朋友、同行間的互動,也讓我得到了一些幫助和支持。比如,武大的學長給我推薦了幾個機會、我之前的合作方邀約我做視頻課程和微信課程,還有我的朋友們叫我只要有困難就向他們開口,他們一定會幫我……
當我有了這些支持后,3號的價值感瞬間恢復,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要做的事情,焦慮感、抑郁感逐漸消失。另外,我還在每天靜心2小時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了一些運動項目,比如跳繩、平板支撐、深蹲,盡量讓自己的身心處在一個健康的層級。
這期間,我們九型人格同學會還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我在活動中負責確認捐助的目標醫院和提供購買物資的信息,經過20多天的努力,最終我們募集了7萬多塊錢(大家都不是有錢人),購買了1500套防護服送往了武漢市一線醫院。
疫情雖還沒結束,但心里一直有個很堅定的觀念:國家一定會帶領我們走出困境,我們只要在家好好配合就好。任何事情只要有開始,就一定會結束,我靜待這一天的到來……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