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失戀是件“小事兒”,隨著時間慢慢就能走出來;而有人卻覺得失戀“大過天”,始終無法從失戀的陰霾中走出來。實際上,前者是一個哀傷的過程,而后者則陷入了抑郁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就需要借助于外力,比如說心理咨詢這樣的存在,來幫助自己盡快的走出失戀陰影。而大部分心理咨詢師往往也能依靠自己的豐富經驗來給予失戀者最合格的指導。今天小易為大家推薦一位資深情感咨詢師——慧娟老師,與大家分享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應對失戀。
一、咨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已經有五年了。我比較擅長處理親密關系,像夫妻伴侶之間的溝通,以及職場壓力來自于職場的人際關系或者是情緒管理。
如果你有個人成長與親子關系之間的困惑。也可以說給我聽。我相信每個生命都值得綻放,每個境遇,每個情緒都值得尊重。我不會評判你,我會理解你,支持你,安慰你,愿以耐心、恒心、助你寬心、舒心,化解不適,重拾內在的力量,自在從容的面對人生。
咨詢風格:溫和不失客觀,溫情不失中立,細膩但不掬于細節。
咨詢流派:人本主義,整合后現代技術(焦點、敘事)及認知行為、存在主義及接納承諾療法(條件許可及必要,使用表達性藝術相關)結合來訪個性特點以及理解程度展開,不局限于技術,更多的貼近來訪,善用人,啟發與賦能。

(慧娟老師)
平臺昵稱:慧娟~心理咨詢
01 人生軌跡的改變
Q:慧娟老師好,您其實一開始學的是經濟信息管理,后來才接觸到心理學,是什么讓您決定從事相關工作呢?
A:我想這個過程是很多心理咨詢師都有的相關的經驗。我們在社會層面上來說,我們早期可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或者是法則:比如父母的觀念,當時社會的熱度。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經歷,我們會開始質疑一些人和事,當這些成長和事件,達到一個臨界的時候,內心本能就會轉向一個點---不做這個事情不行。
對于我來說,就是對于人性會有更多的關注和好奇,想要了解人是怎么一回事。
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的應對方式會不一樣,每個人的反應會不一樣。包括家里的孩子,老大會是有一些什么樣的特質,老二會有另外一些特質,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個體中是有差異的,影響這些差異的因素。就彌漫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那我想了解這個方面,最后發現解釋這一些因素的科學是心理學。
個體的:有的人是內向的,有的人是外向的,有的人比較敏感。
環境的:不同文化下,人們的觀點是有差異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家庭的:家庭中的成員互動,對于人的觀點,生活方式,塑造著人的生活。
當這個部分開啟以后,就想要更深入:“我們內在的世界,創造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外在的世界又會影響我們內在的世界”所以呢,我會認為去做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去做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對自己和對他人有深入的影響,這一份成就感無可替代的,正是這樣的觀察和體驗,我走上了心理學的道路。

(慧娟老師)
02 失戀,是我人生中的一種體驗
Q:網絡上有一個討論度很高的話題:如何走出失戀的痛苦?很多來訪者也都有這樣的困擾,您怎么看待失戀呢?
A:坦白說,在人類社會群體中能和初戀結婚的人不是沒有,而這個占比很低,當代社會下和初戀結婚的占比,可能也就是2%,這么看來就是這個結論:大部分人都是會失戀,失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在人生必然的體驗。
所以,這一個正常的現象。
當然,雖然失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必需的體驗,但并不代表失戀會好過,失戀當然會很痛苦,所以,有這樣的經歷,也是正常的。
所以,我對失戀的看法就是:失戀,是我人生中的一種體驗,我現在確定不是那極少數的人,所以,我體驗到了這些。
03 愛情,不過是這三種激素的產物
Q:如果長期陷入失戀的情緒當中,會給人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困擾?
A:當我們墜入愛河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融合感,圓滿感,戀愛中也會有相應的激素(苯基乙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等等。
1、苯基乙胺:苯基乙胺人體自身合成的一種神經興奮劑,可以讓人感到極度興奮,有了這種物質,戀愛雙方才會“來電”,并在戀情過程中不知疲倦。
2、去甲腎上腺素:這種激素可以讓戀愛的人產生心跳的感覺。去甲腎上腺素的收縮血管和神經傳導的作用十分強大,會引起血壓、心率和血糖含量的增高。
3、多巴胺:是傳遞亢奮和歡愉的信息,它可以影響每個人感受事物歡愉的程度。)
當愛情來臨時,分泌出的多巴胺越多,雙方就會越歡欣愉悅,比如雙方在擁抱時所能夠感受到的那種安全感和獲得的滿足感。
而當我們失戀時,上述的愉悅都喪失了,相應的激素會降低,人會陷入低迷的狀態,持續的低迷狀態,也會反過來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當然,這里也有心理上的影響,人際溝通、認知觀念 ,愛情觀與婚姻觀。
04 再見,前任
Q:心理咨詢能幫助來訪者走出失戀陰霾嗎,您是如何幫助來訪者減輕失戀帶來的影響?
A:心理學當然會幫助來訪者走出失戀。
首先我們對于失戀出現的種種狀態是會有一個比較公正客觀的理解。
一、觀點:這是大部分人人生中必然的一個經歷。所以這個事情不需要去抗拒。
二、情緒:在失戀狀態下,自然會感到挫敗、傷心、喪失,這些情緒是正常的。
三、行為的調整:基于上個問題中的了解,我們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比如:
體育鍛煉---運動增加相應激素
加強積極的情緒體驗—--做感到滋養的事情,可以養花,繪畫、養貓
自我關懷與接納—--雖然我失戀,但我仍然是值得愛。
四、反思與反省:這段感情中,我對于自己的認識以及與他人互動的呈現,優點與需要調整的地方。
五、重塑希望:上一段的感情,我更認識了解我自己,我有一些經驗和教訓,我會迎來新的感情
05 失戀沒什么大不了
Q:對于陷入失戀后不同程度痛苦的來訪者,您分別建議用哪些治療方法呢?
A:首先:接納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了。(接納承諾療法(ACT)
其次:我們正確的去看待失戀(認知療行為法)
第三:當發現自己的情緒有相應的低落的時候,是需要去做相應釋放(情緒釋放技術)
第四:去轉移注意力,投入更多的學習,更多的運動(后現代技術&積極心理學)。
第五:積極的看待這段戀愛經歷給自己反思(自我成長)
06 愛是溝通和表達
Q:“戀愛無小事”,很多人分手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戀愛中應該如何溝通相處呢,您有技巧可以給我們分享嗎?
A:戀愛中的雙方是兩個單獨的個體,來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認知觀念、不同的行為習慣、不同的生活環境……總而言之:戀愛雙方是有差異的。
所以要和對方相處的話,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對自己理解,對對方理解,同時要找到雙方達成共同的一個相處的意愿。
很多時候我們在關系里頭都會無意識的進入一種狀態:你得聽我的
如果對方都得聽你的,那么對方其容易是有一個被否定的感覺,或者他看不見自己,你看不見他,這個時候就容易想要情感上隔離。
如果你要去聽對方的,事事都去聽對方的,這可能感覺就會有一討好的狀態,這個時候人是壓抑的,為了平衡這種狀態,人就會無意識想要逃離。
或者是故意疏遠,或者是說話帶刺,或者有情緒控制,等等,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是一長期不滿的發酵。
所有的“小事”都是你了解自己和了解對方的契機。雙方有這個意愿,有這個耐心,并且去實際生活中踐行理解與溝通。讓愛成為關系中的主導。以下,是關系中溝通和表達的關鍵步驟。
首先、要看到雙方差異的合理性(包含:男女思維的差異、雙方成長的家庭與成長經歷有不同、文化與認知、行為與習慣、個性特質的差異)
其次、雙方如何表達自己(非暴力溝通)提出要求
第三、找到雙方的平衡點(尊重對方的差異和需求)
第四、建立更多愛的體驗(讓相愛,來彌合相處中的摩擦)
07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Q:最后一個問題,不少人在失戀后表示:不再相信愛情了。您有什么話對渴望愛情又害怕在愛情中受傷的來訪者們說嗎?
A:對于說:“不再相信愛情了”,這樣的話的人呢,我是有兩個方面來看待的。
1、看起來好像是一個觀點:這個世間不會有愛
2、是有對上一份愛情的失望:上一份關系,那不是愛
所以呢,對于第一個想法的朋友,我會問:這個觀點,你需要收入你的認知系統嗎?這樣的觀點,對于你來說是可能幫助你更好的過你的人生嗎?如果回答肯定,那也沒有問題。
如果是第二種人呢,那看起來,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對上一段關系喪失的完成。
我個人認為:愛情,是人類的必修課,它帶給人不可替代的歡愉,也帶給人深度的成長與滋養。所以,勇敢的去愛,去接受愛情的饋贈。
采訪結束,愛情如果不能開花結果,就當它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吧,人生路上,總會遇上一些讓自己開竅的人,也終究會與自己的緣分相遇相守。所以,失戀并不可怕,勇敢向前看才是最為重要的。采訪的最后,慧娟老師也為大家送上了520專屬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愛你的都懂你。”
長路漫漫,縱有雪落千山
我愿披蓑戴笠,撐一捻油燈,
行到哪處,哪處便有光。
寸步之地,方可螢亮;
明暗之間,自有暖意。
再次感謝慧娟老師抽出時間與我們交談,如果大家有任何想與慧娟老師溝通的,可點擊鏈接進入慧娟老師主頁與他聯系。https://a.yiqingsu.com/index/listenerlist/personal?id=1041
- 展開全文
有人覺得失戀是件“小事兒”,隨著時間慢慢就能走出來;而有人卻覺得失戀“大過天”,始終無法從失戀的陰霾中走出來。實際上,前者是一個哀傷的過程,而后者則陷入了抑郁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就需要借助于外力,比如說心理咨詢這樣的存在,來幫助自己盡快的走出失戀陰影。而大部分心理咨詢師往往也能依靠自己的豐富經驗來給予失戀者最合格的指導。今天小易為大家推薦一位資深情感咨詢師——慧娟老師,與大家分享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應對失戀。
一、咨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已經有五年了。我比較擅長處理親密關系,像夫妻伴侶之間的溝通,以及職場壓力來自于職場的人際關系或者是情緒管理。
如果你有個人成長與親子關系之間的困惑。也可以說給我聽。我相信每個生命都值得綻放,每個境遇,每個情緒都值得尊重。我不會評判你,我會理解你,支持你,安慰你,愿以耐心、恒心、助你寬心、舒心,化解不適,重拾內在的力量,自在從容的面對人生。
咨詢風格:溫和不失客觀,溫情不失中立,細膩但不掬于細節。
咨詢流派:人本主義,整合后現代技術(焦點、敘事)及認知行為、存在主義及接納承諾療法(條件許可及必要,使用表達性藝術相關)結合來訪個性特點以及理解程度展開,不局限于技術,更多的貼近來訪,善用人,啟發與賦能。

(慧娟老師)
平臺昵稱:慧娟~心理咨詢
01 人生軌跡的改變
Q:慧娟老師好,您其實一開始學的是經濟信息管理,后來才接觸到心理學,是什么讓您決定從事相關工作呢?
A:我想這個過程是很多心理咨詢師都有的相關的經驗。我們在社會層面上來說,我們早期可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或者是法則:比如父母的觀念,當時社會的熱度。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經歷,我們會開始質疑一些人和事,當這些成長和事件,達到一個臨界的時候,內心本能就會轉向一個點---不做這個事情不行。
對于我來說,就是對于人性會有更多的關注和好奇,想要了解人是怎么一回事。
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的應對方式會不一樣,每個人的反應會不一樣。包括家里的孩子,老大會是有一些什么樣的特質,老二會有另外一些特質,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個體中是有差異的,影響這些差異的因素。就彌漫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那我想了解這個方面,最后發現解釋這一些因素的科學是心理學。
個體的:有的人是內向的,有的人是外向的,有的人比較敏感。
環境的:不同文化下,人們的觀點是有差異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家庭的:家庭中的成員互動,對于人的觀點,生活方式,塑造著人的生活。
當這個部分開啟以后,就想要更深入:“我們內在的世界,創造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外在的世界又會影響我們內在的世界”所以呢,我會認為去做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去做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對自己和對他人有深入的影響,這一份成就感無可替代的,正是這樣的觀察和體驗,我走上了心理學的道路。

(慧娟老師)
02 失戀,是我人生中的一種體驗
Q:網絡上有一個討論度很高的話題:如何走出失戀的痛苦?很多來訪者也都有這樣的困擾,您怎么看待失戀呢?
A:坦白說,在人類社會群體中能和初戀結婚的人不是沒有,而這個占比很低,當代社會下和初戀結婚的占比,可能也就是2%,這么看來就是這個結論:大部分人都是會失戀,失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在人生必然的體驗。
所以,這一個正常的現象。
當然,雖然失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必需的體驗,但并不代表失戀會好過,失戀當然會很痛苦,所以,有這樣的經歷,也是正常的。
所以,我對失戀的看法就是:失戀,是我人生中的一種體驗,我現在確定不是那極少數的人,所以,我體驗到了這些。
03 愛情,不過是這三種激素的產物
Q:如果長期陷入失戀的情緒當中,會給人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困擾?
A:當我們墜入愛河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融合感,圓滿感,戀愛中也會有相應的激素(苯基乙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等等。
1、苯基乙胺:苯基乙胺人體自身合成的一種神經興奮劑,可以讓人感到極度興奮,有了這種物質,戀愛雙方才會“來電”,并在戀情過程中不知疲倦。
2、去甲腎上腺素:這種激素可以讓戀愛的人產生心跳的感覺。去甲腎上腺素的收縮血管和神經傳導的作用十分強大,會引起血壓、心率和血糖含量的增高。
3、多巴胺:是傳遞亢奮和歡愉的信息,它可以影響每個人感受事物歡愉的程度。)
當愛情來臨時,分泌出的多巴胺越多,雙方就會越歡欣愉悅,比如雙方在擁抱時所能夠感受到的那種安全感和獲得的滿足感。
而當我們失戀時,上述的愉悅都喪失了,相應的激素會降低,人會陷入低迷的狀態,持續的低迷狀態,也會反過來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當然,這里也有心理上的影響,人際溝通、認知觀念 ,愛情觀與婚姻觀。
04 再見,前任
Q:心理咨詢能幫助來訪者走出失戀陰霾嗎,您是如何幫助來訪者減輕失戀帶來的影響?
A:心理學當然會幫助來訪者走出失戀。
首先我們對于失戀出現的種種狀態是會有一個比較公正客觀的理解。
一、觀點:這是大部分人人生中必然的一個經歷。所以這個事情不需要去抗拒。
二、情緒:在失戀狀態下,自然會感到挫敗、傷心、喪失,這些情緒是正常的。
三、行為的調整:基于上個問題中的了解,我們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比如:
體育鍛煉---運動增加相應激素
加強積極的情緒體驗—--做感到滋養的事情,可以養花,繪畫、養貓
自我關懷與接納—--雖然我失戀,但我仍然是值得愛。
四、反思與反省:這段感情中,我對于自己的認識以及與他人互動的呈現,優點與需要調整的地方。
五、重塑希望:上一段的感情,我更認識了解我自己,我有一些經驗和教訓,我會迎來新的感情
05 失戀沒什么大不了
Q:對于陷入失戀后不同程度痛苦的來訪者,您分別建議用哪些治療方法呢?
A:首先:接納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了。(接納承諾療法(ACT)
其次:我們正確的去看待失戀(認知療行為法)
第三:當發現自己的情緒有相應的低落的時候,是需要去做相應釋放(情緒釋放技術)
第四:去轉移注意力,投入更多的學習,更多的運動(后現代技術&積極心理學)。
第五:積極的看待這段戀愛經歷給自己反思(自我成長)
06 愛是溝通和表達
Q:“戀愛無小事”,很多人分手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戀愛中應該如何溝通相處呢,您有技巧可以給我們分享嗎?
A:戀愛中的雙方是兩個單獨的個體,來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認知觀念、不同的行為習慣、不同的生活環境……總而言之:戀愛雙方是有差異的。
所以要和對方相處的話,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對自己理解,對對方理解,同時要找到雙方達成共同的一個相處的意愿。
很多時候我們在關系里頭都會無意識的進入一種狀態:你得聽我的
如果對方都得聽你的,那么對方其容易是有一個被否定的感覺,或者他看不見自己,你看不見他,這個時候就容易想要情感上隔離。
如果你要去聽對方的,事事都去聽對方的,這可能感覺就會有一討好的狀態,這個時候人是壓抑的,為了平衡這種狀態,人就會無意識想要逃離。
或者是故意疏遠,或者是說話帶刺,或者有情緒控制,等等,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是一長期不滿的發酵。
所有的“小事”都是你了解自己和了解對方的契機。雙方有這個意愿,有這個耐心,并且去實際生活中踐行理解與溝通。讓愛成為關系中的主導。以下,是關系中溝通和表達的關鍵步驟。
首先、要看到雙方差異的合理性(包含:男女思維的差異、雙方成長的家庭與成長經歷有不同、文化與認知、行為與習慣、個性特質的差異)
其次、雙方如何表達自己(非暴力溝通)提出要求
第三、找到雙方的平衡點(尊重對方的差異和需求)
第四、建立更多愛的體驗(讓相愛,來彌合相處中的摩擦)
07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Q:最后一個問題,不少人在失戀后表示:不再相信愛情了。您有什么話對渴望愛情又害怕在愛情中受傷的來訪者們說嗎?
A:對于說:“不再相信愛情了”,這樣的話的人呢,我是有兩個方面來看待的。
1、看起來好像是一個觀點:這個世間不會有愛
2、是有對上一份愛情的失望:上一份關系,那不是愛
所以呢,對于第一個想法的朋友,我會問:這個觀點,你需要收入你的認知系統嗎?這樣的觀點,對于你來說是可能幫助你更好的過你的人生嗎?如果回答肯定,那也沒有問題。
如果是第二種人呢,那看起來,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對上一段關系喪失的完成。
我個人認為:愛情,是人類的必修課,它帶給人不可替代的歡愉,也帶給人深度的成長與滋養。所以,勇敢的去愛,去接受愛情的饋贈。
采訪結束,愛情如果不能開花結果,就當它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吧,人生路上,總會遇上一些讓自己開竅的人,也終究會與自己的緣分相遇相守。所以,失戀并不可怕,勇敢向前看才是最為重要的。采訪的最后,慧娟老師也為大家送上了520專屬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愛你的都懂你。”
長路漫漫,縱有雪落千山
我愿披蓑戴笠,撐一捻油燈,
行到哪處,哪處便有光。
寸步之地,方可螢亮;
明暗之間,自有暖意。
再次感謝慧娟老師抽出時間與我們交談,如果大家有任何想與慧娟老師溝通的,可點擊鏈接進入慧娟老師主頁與他聯系。https://a.yiqingsu.com/index/listenerlist/personal?id=1041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