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死。林嘉文也一樣,他選擇了死亡。從他“最后的話”中知道,他是深思熟慮的、理性的、選擇的死亡。一個十八歲的大男孩告訴世人他“深思熟慮的理性的選擇了死亡”。他也告誡世人,他不屑把自己的死讓與后人評說,而是以他的解釋為準。
在他的遺書中,滲透著他對世界的看透式絕望(太沒意思了,或者太蒼白了,我不屑活著)。
是什么導致一個大男孩對生活如此的絕望呢?
是什么導致了這個男孩對這個世界的深深敵意呢?
是什么導致了他用死亡,巨大的攻擊了這個世界,也完成了自己的終極自戀(自殺)呢?
是什么導致了他對父母的自上而下的評點式攻擊和情感隔離,而我們卻看不見他對父母深深依戀與感恩呢?
當然,他也曾經在他的老師李裕民家里感受到過溫馨和安穩感,但這些溫馨和安穩,卻杯水車薪,也無法讓他流戀世間!
他熱愛思考,喜歡追索,即便是他最喜愛的歷史,是他逃避孤獨的地方,但也沒有留下他的生命?
所有的這些,為什么呢?
是因為他的人格,如果我們從九型人格的角度解釋一下的話,林嘉文作為5W4健康層級一直處于不健康狀態或處于抑郁障礙之中!一切如程序一樣控制著他。即便表面上看是他選擇了死亡,而不如說是小我選擇了死亡。他看似有意識其實是無意識,尤其是當抑郁的烏云籠罩著時。
5W4作為反偶像主義者,他們喜歡幾乎“反”著看待一切(所謂站在更高的立場上看問題),他們渴望展現自己獨到的視角,非常抗拒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各種組織體系,容易迷失在自己頭腦的圖景之中。他們容易成為天才,也容易成為不切實際的另類。
我們看看林嘉文,他完全活在他以為的頭腦世界當中,然后做了了自以為正確的選擇(自殺)。一個高中生,本應以考大學為首要任務,而他卻出版了兩本歷史專著(不知道是不是算得上不切實際)。他抗拒著強加在他身上的組織體系(對學校體系的看不起)。
他幾乎“反”著看待一切,聲稱他看到了太多的虛假與虛偽,聲稱他看透了生死,并選擇了以死來“反”對這個世界,他連父母也是“反”著看的(像父母的父母一樣)。這種“反”著(站在更高立場或層次上看問題),讓他自己站在了一個更高的競爭者的位置,構成了他的存在感,構成了他的自戀。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存在感來自他內心深處對世界的敵意和抗拒(敵意的反面是愛、是接納和理解),這個敵意滲透的如此之深,以至于表現出來的是極端的理智。但這就是5W4的內心。
在他們的內心世界中,尤其是在不健康的5W4的內心世界中,他們無法感受到生命的鮮活和樂趣!他們看似理智!看似清晰!卻藏著深深的無趣,也藏著一個黑暗(不公平或虛偽)的世界,他們和4號以及一對一副型的人一樣,更容易抑郁。
誠然,林嘉文患有抑郁癥,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將攻擊轉向自身,就像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所言“抑郁者舍不得將刀槍劍戟朝向外部世界”,而是轉向了自己。林嘉文在攻擊自己時帶有的超理智、超自戀的色彩,掩蓋了他抑郁的程度。讓他的自殺變得更加的隱蔽,不易被發現和也不易被治療(4號的抑郁不似5號這么隱蔽)。所有的這些都帶有5號對這個世界的深深抗拒。
而我們需要理解5號的這種敵意和抗拒。因為在5號的潛意識當中,他們認為父母雙方都拒絕了他們(實際上可能沒有拒絕,反而從旁觀者來看會是愛),而這種深層的被拒絕感,轉變為了5號性格對這個世界的敵意。
有這個敵意在,就容易攻擊自己和這個世界,變得孤獨。這種敵意是很早的時候形成的,以至于我們認為這來自先天。但現代精神分析的客體關系學派通過數十萬嬰兒的研究早就證明了這一點,不是來自先天而是來自生命的最早幾年。
也許大家會問,林嘉文的死難道就是一死結嗎?
也可能不是。如果父母擁有足夠的覺知,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性格,而在他們嬰兒時期給他們更多的愛的話!如果中國教育體系中不那么功利或不講什么思想政治而是開設更多心理學、人格課程幫助孩子們探索內心、提升覺察能力的話!
如果這個社會再多一些理解他們的人的話!如果他研究的不是歷史,而是心理學或人格的話!結果也許不會出現。林的死與其說是他自己選擇了死亡,而不如說是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學校和父母無意識造成的結果。他還是沒有做成自己。他給自己的時間還是太短了!
本文作者:傅銘
九芒星九型人格認證講師
動力學取向心理咨詢師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
- 展開全文
每一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死。林嘉文也一樣,他選擇了死亡。從他“最后的話”中知道,他是深思熟慮的、理性的、選擇的死亡。一個十八歲的大男孩告訴世人他“深思熟慮的理性的選擇了死亡”。他也告誡世人,他不屑把自己的死讓與后人評說,而是以他的解釋為準。
在他的遺書中,滲透著他對世界的看透式絕望(太沒意思了,或者太蒼白了,我不屑活著)。
是什么導致一個大男孩對生活如此的絕望呢?
是什么導致了這個男孩對這個世界的深深敵意呢?
是什么導致了他用死亡,巨大的攻擊了這個世界,也完成了自己的終極自戀(自殺)呢?
是什么導致了他對父母的自上而下的評點式攻擊和情感隔離,而我們卻看不見他對父母深深依戀與感恩呢?
當然,他也曾經在他的老師李裕民家里感受到過溫馨和安穩感,但這些溫馨和安穩,卻杯水車薪,也無法讓他流戀世間!
他熱愛思考,喜歡追索,即便是他最喜愛的歷史,是他逃避孤獨的地方,但也沒有留下他的生命?
所有的這些,為什么呢?
是因為他的人格,如果我們從九型人格的角度解釋一下的話,林嘉文作為5W4健康層級一直處于不健康狀態或處于抑郁障礙之中!一切如程序一樣控制著他。即便表面上看是他選擇了死亡,而不如說是小我選擇了死亡。他看似有意識其實是無意識,尤其是當抑郁的烏云籠罩著時。
5W4作為反偶像主義者,他們喜歡幾乎“反”著看待一切(所謂站在更高的立場上看問題),他們渴望展現自己獨到的視角,非常抗拒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各種組織體系,容易迷失在自己頭腦的圖景之中。他們容易成為天才,也容易成為不切實際的另類。
我們看看林嘉文,他完全活在他以為的頭腦世界當中,然后做了了自以為正確的選擇(自殺)。一個高中生,本應以考大學為首要任務,而他卻出版了兩本歷史專著(不知道是不是算得上不切實際)。他抗拒著強加在他身上的組織體系(對學校體系的看不起)。
他幾乎“反”著看待一切,聲稱他看到了太多的虛假與虛偽,聲稱他看透了生死,并選擇了以死來“反”對這個世界,他連父母也是“反”著看的(像父母的父母一樣)。這種“反”著(站在更高立場或層次上看問題),讓他自己站在了一個更高的競爭者的位置,構成了他的存在感,構成了他的自戀。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存在感來自他內心深處對世界的敵意和抗拒(敵意的反面是愛、是接納和理解),這個敵意滲透的如此之深,以至于表現出來的是極端的理智。但這就是5W4的內心。
在他們的內心世界中,尤其是在不健康的5W4的內心世界中,他們無法感受到生命的鮮活和樂趣!他們看似理智!看似清晰!卻藏著深深的無趣,也藏著一個黑暗(不公平或虛偽)的世界,他們和4號以及一對一副型的人一樣,更容易抑郁。
誠然,林嘉文患有抑郁癥,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將攻擊轉向自身,就像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所言“抑郁者舍不得將刀槍劍戟朝向外部世界”,而是轉向了自己。林嘉文在攻擊自己時帶有的超理智、超自戀的色彩,掩蓋了他抑郁的程度。讓他的自殺變得更加的隱蔽,不易被發現和也不易被治療(4號的抑郁不似5號這么隱蔽)。所有的這些都帶有5號對這個世界的深深抗拒。
而我們需要理解5號的這種敵意和抗拒。因為在5號的潛意識當中,他們認為父母雙方都拒絕了他們(實際上可能沒有拒絕,反而從旁觀者來看會是愛),而這種深層的被拒絕感,轉變為了5號性格對這個世界的敵意。
有這個敵意在,就容易攻擊自己和這個世界,變得孤獨。這種敵意是很早的時候形成的,以至于我們認為這來自先天。但現代精神分析的客體關系學派通過數十萬嬰兒的研究早就證明了這一點,不是來自先天而是來自生命的最早幾年。
也許大家會問,林嘉文的死難道就是一死結嗎?
也可能不是。如果父母擁有足夠的覺知,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性格,而在他們嬰兒時期給他們更多的愛的話!如果中國教育體系中不那么功利或不講什么思想政治而是開設更多心理學、人格課程幫助孩子們探索內心、提升覺察能力的話!
如果這個社會再多一些理解他們的人的話!如果他研究的不是歷史,而是心理學或人格的話!結果也許不會出現。林的死與其說是他自己選擇了死亡,而不如說是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學校和父母無意識造成的結果。他還是沒有做成自己。他給自己的時間還是太短了!
本文作者:傅銘
九芒星九型人格認證講師
動力學取向心理咨詢師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