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鄭杰初稿的整理
熊淑宜:
關于九型,我們認為霍蘭德這個學派的學問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分析。
我們談下了這本書的中文版權拿下來成為中文譯本,成為一種學問流傳下來,從2017年到2019年兩年多時間,花了很多時間,很多的人去參與、翻譯、看稿,包括這次對于納蘭霍這本書的線上分享,都是我們為九型圈子做的一種貢獻。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有幾個重要的定位:
1、我們如果帶著一個心態說“他這個看法是對的,你的是錯的......”,我們就會少了很多探索的空間,學習的態度就比較約束了。
2、我們要理解我們來自不同的學派,對九型有不同的訓練,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有特別的一個價值跟好處,不同學派的學問,有它的強項也有一定的局限。我們用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探索九型這一個學問的時候,重要的是我們就不只是爭論這個不同理論的長處或者短處,而是如何認真地將九型落在我們身上的一種應用、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3、更重要的是,討論的時候也要給予尊重,朝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這個方向去進行,才會變得有效。

關于納蘭霍的一些背景:納蘭霍,引發了九型幾十年的一個發展學問。他有精神治療師的背景,跟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做了很多的工作,他看性格型號基本覺得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反應,是一種病態的補嘗(不一定我們有病),這個病態的一個引發點,會和DSM病態心理學有一定的接軌。當然我們去看書的時候,建議不要在我們特別只從低狀態、或者黑暗面的位置去看,但是我們也要有一定開放的程度和勇氣去看。如果我們只接受型號里好的一面,不愿意看到我們有些時候在陷入一種壓抑的反應,沒有真的去把握住這個機會去成為一個鍛煉點的時候,我們就會失去了這個學問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
納蘭霍的SAT他們會用不同的工具去發展個人,包括他會用一些Psychodrama and Therapeutic Theatre 以不同的劇本心理和治療,這些方式和技巧、案例等方法去沖擊你,讓你本能的一種反應出現,所以會有這個掙扎和痛苦的時候。或者他會用一些authentic Movement自然的律動、動態的一種方式讓我們跟身體作一種連接。更重要的是,他會把我們很多那些隱藏的、個人壓抑的渴望,對情感平常的壓抑去讓把它釋放出來。所以他比較專注于性本能的一種探索, 在我們的文化沒有這個關注的焦點。他也會在冥想方面用了很多的藏傳佛教禪修,不同文化里邊的一個方法去引導。更多的在音樂、電影、戲劇他都會去引發我們不同的探索,會挑戰我們去面對我們的黑暗、負面的自我,我們比較不想面對的那一面,形成比較有沖擊力的一種培訓方式。

(有一個插曲)2004年,納蘭霍帶上他幾個門生去參加美國總部的IEA國際的一個會議,他們訪談他們,觀察他們,然后就告訴他們“你們這些的型號的區分是不對的”,當然他們這種做法就引發了很多的人反感。因為他覺得這里的很多九型老師為什么連自己的型號都搞不清楚?所以如果我們帶著一個這樣的態度,就會很對抗了。如果我們開放去探索他每一個的想法,他的區分內容包含了什么,這樣就比較有效。所以這本書里邊基本上沒有講基本九個型號的資料,講的是二十七個副型,本讀書群做了一個假設,進來讀書會的朋友們都有著一些基本的對九型的理解。第二個需要重要去留意的就是,我們去看這本書的時候,必須在看到我們的人生很多掙扎和黑暗面的時候,我們真的要去學會有包容、同理心在里面。更加重要的是,這也是一個鍛煉。更加重要的,我們就要更加成熟的去把這個靈修或者治療放進我們去理解九型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不只是關于找型號或者是貼標簽。

接下來講一下我的觀點,他們對于副型的一些不同流派的區分。
第一是口述派,最主要的一個區分在講一對一,用一種親密關系的方式來講。納蘭霍的說法,性本能是比較過度,有競爭力,比較有侵略性的,或者會讓人著迷的吸引力...
這種區分在能量上面的傾向會出現一個不一樣的情景。口述派沒有提出也沒有研究反型號的部分,區分型號部分沒有這個考慮,沒有講疊區的一個理論。
拉斯和里索他們對于性本能的區分很接近納蘭霍,關于過度,競爭力,侵略。當然,拉斯和里索也沒有講反型號,在疊區他們講得比較多。自我保存、性本能、社群上有不同的的疊區的時候,第一第二第三副型不同疊區的時候,就有六個不同的分類可以出現。

自我保存最主要專注就在家、健康、實際生活里那些技能;性本能方面更關注生命力,穿梭在自我魅力的表現;社群的部分就是有沒有能力去讀得到身邊人的情感跟情緒,怎么樣去引發互相支持與貢獻,當然這個貢獻不一定是“我要去直接參與”。
所以如果我們去看一下納蘭霍這個學派背景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他們有很多講故事,口述的部分,他去把型號細微的變化,這9型號加這3個本能在一起,而他是有一種另類表達不同的行為。當然這個我們最主要的一個區分,還是人的一個動機,扭曲的想法,扭曲的情感為主導。一切外在的行為容易把我們對于型號的一些區分搞混淆。所以如果真正去讀懂他對副型的理解的時候,我們更可以在不同的型號的區別上做更大的一個分類,尤其是他們對于反型號的一個理解。
接下來我講一下不同型號里邊的一個類別,跟反型號的一種情況。

1號:
自保1號有一點像6號,他們有一點擔憂、憂慮的情況,而這種擔憂憂慮,跟六號的自我懷疑、自我不信任的那部分,自信的部分有一點不一樣,但在行為里面他會有“我要以一個穩打穩守”的格局出現,或者是有一點像5號模式,比較低調,執著的部分。
社群1號更有一點像5號,因為比較內向,分析力。但是同時又是1號內最一號,因為你會發現,他們認為去看一下要做好的是什么,要更完美的是什么,有一點 “我來告訴你” 那種像老師的味道,有一點“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那些感覺。
性本能1號是反型,他們是幾種1號里最憤怒的一號,因為他們覺得一些事情沒有辦好,這個事情沒有處理好,有一種激烈的情緒在里邊,有這樣的一種沖擊力,會像8號的行為!當然,8號比較在反社會、反傳統多一點想法,而一號在想法、規格、規范的部分還是存在的。

2號:
自保型的2號是反型,看起來有點像4號。因為在情緒里面的表達,尤其是在關系里的一種反應是“我要不要為其他人付出,還是我想其他人來為我做”,有一種推與拉的情況,拉拉扯扯的感覺會出現。當然這個反型的出現也說明了我們平常理解2號是無比付出、關愛其他人的,而這個2號就好像小朋友一樣“我想你來保護我,我想你來照顧我”,所以就有一種對關系猶豫不決的感覺。更加重的話,就有點像6號那樣的恐懼,當然這種恐懼跟6號的怕和不安全的恐懼不一樣,而只是覺得在關系上,2號的恐懼是在關系里邊的不落實,不確定。
社群的2有一點像3號,因為他們要去把事情做好,很多人認為他們像是3號,有些人認為像是8號。因為社群2那么主動的去把事情做好,最重要的是行動力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那種,所以這些都是容易混淆的區別。
性本能的2號有點像社群3,因為他會有“想把事情給抓在手里”的一種激烈的一個感覺。
3號:
自保3號也是一個反型,我有一個學生,他覺得他像1號,或者有時候覺得像6號,有一點猶豫不決、懷疑,在自己有“要做好”的這個部分。當他看到自保3的時候,才明確自己是這個型號。因為平常對3號的形容對于“要去做好”的那部分,就是在要表現自己,得到掌聲。但是自保3為什么有時候像1號呢?因為他很想有一個好的典范,“我想做好,我有面對自己的一個能力,一個認定“,是有內在一種大內在推動自己。自保3有時像6號,有這種憂慮:“我做得夠不夠好啊?我是不是把全部我想做的都已經做好”?所以有這是個反型。
社群的3號不容易去跟其他型號搞混。
性本能3號因為他們情感的表達,有時候會像2號或4號。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會說3號在心區,去壓抑心的感受。但我覺得這個不是最純粹的一個區分,因為3號也有他的情感,只是很多時候他用他這個能力去閱讀他人感受,而不是他自己的感受,但是性本能3號會更容易去表達感受,有時候會像2號一樣,想得到其他人的認定的時候去取悅其他人,去把這個關系給拉近。
4號:
自保4也是一個反型。如果我們去看得到三個4號區分的時候,看到自保4沉默地忍受著這些痛苦,自己把這些痛苦放在自己的身上,放在心里邊;社群4會把自己的痛苦全部讓所有人去看到;性本能4號是我讓其他人去痛苦,這是三個不同的關注點。
所以自保4號有一點像1號,比較獨立,比較自己忍受著這些痛苦,“我要去做事情”,比較對自己有著苛刻的那種要求;同時有些時候他們會像7號那樣陽光的4號,因為他們會去對抗內心的憂郁、不爽、痛苦,把它給藏起來。有些時候為了去面對所有的事情,去證明自己,“我要去實在的做到”,就有一點像3號,有這樣的行動力。
社群4,會將他內心的痛苦表達出來,不容易混淆。
性本能的4號有一點像8號,因為他在三種型號里面是最瘋狂,最憤怒,他比8號更憤怒的情景,因為他覺得“我沒有得到我想得到的,我想你知道我內心的痛苦,我會直接的去表達,會讓身邊人有痛苦”。
5號:
自保5號比較像是我們平常區分的5號,在資源、時間、在自我的空間里邊的自保。
社群5號有點像9號,因為他們會比較低調,就算他去跟團隊和社群相處,也不一定是最主動的、在前面的那個部分,還是有一種抽離感。
性本能5號是反型,他們有些似乎和4號混亂掉,因為比較浪漫、羅曼蒂克,情感的濃密度比較長,很多藝術家的性格,我們會跟5W4混淆。
6號:
自保6號也容易和2號混淆,他是比較溫暖的6號,因為他在乎的就是我怎么樣去跟人相處,處理環境,處理外在的事情,讓我可以有一種安全感,所以6號的這種憂慮跟不信任在前臺就能感受得到,然后2號這個部分就在后臺,有點躲起來去推動這個事情。我覺得,2號很多時候不一定覺得自己有這個恐懼或憂慮在里面,如果他有這個足夠的覺醒,或可能一種敏感度去發現自己的推動力。
社群6號容易跟1號有點混淆,因為他們想做一個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正確的一種做法,有些時候會和3號混淆,因為他們的很多專注力都放在“我要做好做到,把事情給處理掉”,比較有行動力的規范。
性本能6號也是反型,反6號,拉斯跟里索他們說,如果你已經在六或七層這樣一個不健康的層次也會出現反六的行為,所以這個也是另外的一個區分。性本能6號有一點像8號,比較有決斷力、比較有震撼力,比較有挑戰其他人的那種推動力。當然,8號面臨反挑戰他的時候,會遇強越強,反過來跟你斗,不怕斗爭的那種。反6可能就會退縮自我的感覺在里面。
7號:
自保7號有一點像5號,因為比較安靜,比較收起來,比較沉穩。
社群7號就是反型,他會更像2號,會去比較專注在關系里邊,去服務其他人,去犧牲自己,為其他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當然7號的“自我專注,自我的喜歡和不喜歡,我想要什么”的這個部分還是會出現的。有時候7號也把自己縱欲的部分壓抑。
性本能7號會有點像9號,比較理想化,就好像看這個世界都是粉紅色的,比較浪漫,比較積極樂觀。
8號:
自保8號會有點像5,比較抽離,不太會用那么多話去表達自己。
社群8號也是反型,容易和2號混淆,沒有那么多的沖擊力,或者比較隨和,和人的一種相處沒有那么激烈;或者有些像9號,比較低調,比較跟其他人融合在一起,融合的意思不一定是去參與,只是沒有那么強的攻擊性。
性本能的8號是最叛逆的8號,有點像鏡像的4號,二者容易混淆,因為憤怒和情緒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很激烈。
9號:
自保9號會有點8號的味道,或者像2號般跟人相處,關注環境。
社群9號非常地努力工作,因為想要把事情給做好,會容易和3號混淆,因為他們看上去像工作狂,他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不會怕累,不怕煩,不怕忙的味道出現。
性本能9號會和4號混淆,因為害怕被離棄,被拒絕的感覺,會有一點4號的味道出現。
接下來的27周,我們的IEA認證老師會探討每一個副型,關于兒時的一個童年心理狀態,或與父母親的一個關系,類似弗洛伊德的探視角度。當然還有重要的就是關于我們怎么樣去鍛煉自己,包括不同副型、型號跨越自己的一種方式。
- 展開全文
感謝鄭杰初稿的整理
熊淑宜:
關于九型,我們認為霍蘭德這個學派的學問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分析。
我們談下了這本書的中文版權拿下來成為中文譯本,成為一種學問流傳下來,從2017年到2019年兩年多時間,花了很多時間,很多的人去參與、翻譯、看稿,包括這次對于納蘭霍這本書的線上分享,都是我們為九型圈子做的一種貢獻。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有幾個重要的定位:
1、我們如果帶著一個心態說“他這個看法是對的,你的是錯的......”,我們就會少了很多探索的空間,學習的態度就比較約束了。
2、我們要理解我們來自不同的學派,對九型有不同的訓練,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有特別的一個價值跟好處,不同學派的學問,有它的強項也有一定的局限。我們用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探索九型這一個學問的時候,重要的是我們就不只是爭論這個不同理論的長處或者短處,而是如何認真地將九型落在我們身上的一種應用、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3、更重要的是,討論的時候也要給予尊重,朝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這個方向去進行,才會變得有效。

關于納蘭霍的一些背景:納蘭霍,引發了九型幾十年的一個發展學問。他有精神治療師的背景,跟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做了很多的工作,他看性格型號基本覺得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反應,是一種病態的補嘗(不一定我們有病),這個病態的一個引發點,會和DSM病態心理學有一定的接軌。當然我們去看書的時候,建議不要在我們特別只從低狀態、或者黑暗面的位置去看,但是我們也要有一定開放的程度和勇氣去看。如果我們只接受型號里好的一面,不愿意看到我們有些時候在陷入一種壓抑的反應,沒有真的去把握住這個機會去成為一個鍛煉點的時候,我們就會失去了這個學問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
納蘭霍的SAT他們會用不同的工具去發展個人,包括他會用一些Psychodrama and Therapeutic Theatre 以不同的劇本心理和治療,這些方式和技巧、案例等方法去沖擊你,讓你本能的一種反應出現,所以會有這個掙扎和痛苦的時候。或者他會用一些authentic Movement自然的律動、動態的一種方式讓我們跟身體作一種連接。更重要的是,他會把我們很多那些隱藏的、個人壓抑的渴望,對情感平常的壓抑去讓把它釋放出來。所以他比較專注于性本能的一種探索, 在我們的文化沒有這個關注的焦點。他也會在冥想方面用了很多的藏傳佛教禪修,不同文化里邊的一個方法去引導。更多的在音樂、電影、戲劇他都會去引發我們不同的探索,會挑戰我們去面對我們的黑暗、負面的自我,我們比較不想面對的那一面,形成比較有沖擊力的一種培訓方式。

(有一個插曲)2004年,納蘭霍帶上他幾個門生去參加美國總部的IEA國際的一個會議,他們訪談他們,觀察他們,然后就告訴他們“你們這些的型號的區分是不對的”,當然他們這種做法就引發了很多的人反感。因為他覺得這里的很多九型老師為什么連自己的型號都搞不清楚?所以如果我們帶著一個這樣的態度,就會很對抗了。如果我們開放去探索他每一個的想法,他的區分內容包含了什么,這樣就比較有效。所以這本書里邊基本上沒有講基本九個型號的資料,講的是二十七個副型,本讀書群做了一個假設,進來讀書會的朋友們都有著一些基本的對九型的理解。第二個需要重要去留意的就是,我們去看這本書的時候,必須在看到我們的人生很多掙扎和黑暗面的時候,我們真的要去學會有包容、同理心在里面。更加重要的是,這也是一個鍛煉。更加重要的,我們就要更加成熟的去把這個靈修或者治療放進我們去理解九型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不只是關于找型號或者是貼標簽。

接下來講一下我的觀點,他們對于副型的一些不同流派的區分。
第一是口述派,最主要的一個區分在講一對一,用一種親密關系的方式來講。納蘭霍的說法,性本能是比較過度,有競爭力,比較有侵略性的,或者會讓人著迷的吸引力...
這種區分在能量上面的傾向會出現一個不一樣的情景。口述派沒有提出也沒有研究反型號的部分,區分型號部分沒有這個考慮,沒有講疊區的一個理論。
拉斯和里索他們對于性本能的區分很接近納蘭霍,關于過度,競爭力,侵略。當然,拉斯和里索也沒有講反型號,在疊區他們講得比較多。自我保存、性本能、社群上有不同的的疊區的時候,第一第二第三副型不同疊區的時候,就有六個不同的分類可以出現。

自我保存最主要專注就在家、健康、實際生活里那些技能;性本能方面更關注生命力,穿梭在自我魅力的表現;社群的部分就是有沒有能力去讀得到身邊人的情感跟情緒,怎么樣去引發互相支持與貢獻,當然這個貢獻不一定是“我要去直接參與”。
所以如果我們去看一下納蘭霍這個學派背景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他們有很多講故事,口述的部分,他去把型號細微的變化,這9型號加這3個本能在一起,而他是有一種另類表達不同的行為。當然這個我們最主要的一個區分,還是人的一個動機,扭曲的想法,扭曲的情感為主導。一切外在的行為容易把我們對于型號的一些區分搞混淆。所以如果真正去讀懂他對副型的理解的時候,我們更可以在不同的型號的區別上做更大的一個分類,尤其是他們對于反型號的一個理解。
接下來我講一下不同型號里邊的一個類別,跟反型號的一種情況。

1號:
自保1號有一點像6號,他們有一點擔憂、憂慮的情況,而這種擔憂憂慮,跟六號的自我懷疑、自我不信任的那部分,自信的部分有一點不一樣,但在行為里面他會有“我要以一個穩打穩守”的格局出現,或者是有一點像5號模式,比較低調,執著的部分。
社群1號更有一點像5號,因為比較內向,分析力。但是同時又是1號內最一號,因為你會發現,他們認為去看一下要做好的是什么,要更完美的是什么,有一點 “我來告訴你” 那種像老師的味道,有一點“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那些感覺。
性本能1號是反型,他們是幾種1號里最憤怒的一號,因為他們覺得一些事情沒有辦好,這個事情沒有處理好,有一種激烈的情緒在里邊,有這樣的一種沖擊力,會像8號的行為!當然,8號比較在反社會、反傳統多一點想法,而一號在想法、規格、規范的部分還是存在的。

2號:
自保型的2號是反型,看起來有點像4號。因為在情緒里面的表達,尤其是在關系里的一種反應是“我要不要為其他人付出,還是我想其他人來為我做”,有一種推與拉的情況,拉拉扯扯的感覺會出現。當然這個反型的出現也說明了我們平常理解2號是無比付出、關愛其他人的,而這個2號就好像小朋友一樣“我想你來保護我,我想你來照顧我”,所以就有一種對關系猶豫不決的感覺。更加重的話,就有點像6號那樣的恐懼,當然這種恐懼跟6號的怕和不安全的恐懼不一樣,而只是覺得在關系上,2號的恐懼是在關系里邊的不落實,不確定。
社群的2有一點像3號,因為他們要去把事情做好,很多人認為他們像是3號,有些人認為像是8號。因為社群2那么主動的去把事情做好,最重要的是行動力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那種,所以這些都是容易混淆的區別。
性本能的2號有點像社群3,因為他會有“想把事情給抓在手里”的一種激烈的一個感覺。
3號:
自保3號也是一個反型,我有一個學生,他覺得他像1號,或者有時候覺得像6號,有一點猶豫不決、懷疑,在自己有“要做好”的這個部分。當他看到自保3的時候,才明確自己是這個型號。因為平常對3號的形容對于“要去做好”的那部分,就是在要表現自己,得到掌聲。但是自保3為什么有時候像1號呢?因為他很想有一個好的典范,“我想做好,我有面對自己的一個能力,一個認定“,是有內在一種大內在推動自己。自保3有時像6號,有這種憂慮:“我做得夠不夠好啊?我是不是把全部我想做的都已經做好”?所以有這是個反型。
社群的3號不容易去跟其他型號搞混。
性本能3號因為他們情感的表達,有時候會像2號或4號。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會說3號在心區,去壓抑心的感受。但我覺得這個不是最純粹的一個區分,因為3號也有他的情感,只是很多時候他用他這個能力去閱讀他人感受,而不是他自己的感受,但是性本能3號會更容易去表達感受,有時候會像2號一樣,想得到其他人的認定的時候去取悅其他人,去把這個關系給拉近。
4號:
自保4也是一個反型。如果我們去看得到三個4號區分的時候,看到自保4沉默地忍受著這些痛苦,自己把這些痛苦放在自己的身上,放在心里邊;社群4會把自己的痛苦全部讓所有人去看到;性本能4號是我讓其他人去痛苦,這是三個不同的關注點。
所以自保4號有一點像1號,比較獨立,比較自己忍受著這些痛苦,“我要去做事情”,比較對自己有著苛刻的那種要求;同時有些時候他們會像7號那樣陽光的4號,因為他們會去對抗內心的憂郁、不爽、痛苦,把它給藏起來。有些時候為了去面對所有的事情,去證明自己,“我要去實在的做到”,就有一點像3號,有這樣的行動力。
社群4,會將他內心的痛苦表達出來,不容易混淆。
性本能的4號有一點像8號,因為他在三種型號里面是最瘋狂,最憤怒,他比8號更憤怒的情景,因為他覺得“我沒有得到我想得到的,我想你知道我內心的痛苦,我會直接的去表達,會讓身邊人有痛苦”。
5號:
自保5號比較像是我們平常區分的5號,在資源、時間、在自我的空間里邊的自保。
社群5號有點像9號,因為他們會比較低調,就算他去跟團隊和社群相處,也不一定是最主動的、在前面的那個部分,還是有一種抽離感。
性本能5號是反型,他們有些似乎和4號混亂掉,因為比較浪漫、羅曼蒂克,情感的濃密度比較長,很多藝術家的性格,我們會跟5W4混淆。
6號:
自保6號也容易和2號混淆,他是比較溫暖的6號,因為他在乎的就是我怎么樣去跟人相處,處理環境,處理外在的事情,讓我可以有一種安全感,所以6號的這種憂慮跟不信任在前臺就能感受得到,然后2號這個部分就在后臺,有點躲起來去推動這個事情。我覺得,2號很多時候不一定覺得自己有這個恐懼或憂慮在里面,如果他有這個足夠的覺醒,或可能一種敏感度去發現自己的推動力。
社群6號容易跟1號有點混淆,因為他們想做一個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正確的一種做法,有些時候會和3號混淆,因為他們的很多專注力都放在“我要做好做到,把事情給處理掉”,比較有行動力的規范。
性本能6號也是反型,反6號,拉斯跟里索他們說,如果你已經在六或七層這樣一個不健康的層次也會出現反六的行為,所以這個也是另外的一個區分。性本能6號有一點像8號,比較有決斷力、比較有震撼力,比較有挑戰其他人的那種推動力。當然,8號面臨反挑戰他的時候,會遇強越強,反過來跟你斗,不怕斗爭的那種。反6可能就會退縮自我的感覺在里面。
7號:
自保7號有一點像5號,因為比較安靜,比較收起來,比較沉穩。
社群7號就是反型,他會更像2號,會去比較專注在關系里邊,去服務其他人,去犧牲自己,為其他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當然7號的“自我專注,自我的喜歡和不喜歡,我想要什么”的這個部分還是會出現的。有時候7號也把自己縱欲的部分壓抑。
性本能7號會有點像9號,比較理想化,就好像看這個世界都是粉紅色的,比較浪漫,比較積極樂觀。
8號:
自保8號會有點像5,比較抽離,不太會用那么多話去表達自己。
社群8號也是反型,容易和2號混淆,沒有那么多的沖擊力,或者比較隨和,和人的一種相處沒有那么激烈;或者有些像9號,比較低調,比較跟其他人融合在一起,融合的意思不一定是去參與,只是沒有那么強的攻擊性。
性本能的8號是最叛逆的8號,有點像鏡像的4號,二者容易混淆,因為憤怒和情緒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很激烈。
9號:
自保9號會有點8號的味道,或者像2號般跟人相處,關注環境。
社群9號非常地努力工作,因為想要把事情給做好,會容易和3號混淆,因為他們看上去像工作狂,他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不會怕累,不怕煩,不怕忙的味道出現。
性本能9號會和4號混淆,因為害怕被離棄,被拒絕的感覺,會有一點4號的味道出現。
接下來的27周,我們的IEA認證老師會探討每一個副型,關于兒時的一個童年心理狀態,或與父母親的一個關系,類似弗洛伊德的探視角度。當然還有重要的就是關于我們怎么樣去鍛煉自己,包括不同副型、型號跨越自己的一種方式。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