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覺察自己總是在各種“比較”中充滿缺失感——“很多東西別人得到了,而我失去了……”、“為什么他有,我沒有?”,“為什么他說話這么有深度”、“他們都很厲害,我肯定是最差的。”、“為什么我不能像他們那樣游刃有余地待人接物?”……四號人總是喜歡“消極對比”,在這種“比你好”、“比你差”中一次次自卑或自戀,變得自慚形穢或嫉妒他人,甚至排斥那些看起來比你優秀、幸福的人——“他能力很強,可是缺乏品味,很粗俗”、“他的確無私善良,可是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嗎?”、“她老公是很優秀,但她真的幸福嗎?”、“他學歷很高,但眼高手低。”……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局限,你有你的光輝,他有他的魅力,所有人共同構成一個美好世界,請學會帶著一顆平等心,不帶比較地欣賞他人的所有閃光特質,同時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需要拿別人和自己反復對比,每個人都有缺陷但又各有各的“圓滿”。
2 覺察你總在等待“靈感乍現”,為了“找感覺”而耽誤了事情——“我只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并只在我想做的時候去做!”,看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因此的拖延,不要把謀生、有規律地工作和生活當作是“尋找自我”和“做自己”的阻礙,嘗試看看那些你覺得“沒感覺”、“沒意義”的工作對他人和對世界的實際意義和價值,你不能僅僅服從自己的感覺,總是躺在那里等待,依賴于“脈沖式”的心血來潮,你會發現你通常需要花很多天、數月甚至好幾年你才可能等到一次靈感大爆發,人生中最沒有意義的事莫過于每天在等待有意義的事,這是徹底的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從現在開始,請嘗試為自己做一些務實計劃,讓你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有規律、秩序、條理,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你的靈感會越來越多地光顧你。
3 學會清晰明確地表達你自己,不要總是覺得別人不懂你——“為什么聽不懂我?”、“每個人都讓我失望”、“為什么連你都會誤解我?”、“我就知道他根本沒有用心!”……在抱怨他人不懂你時,要捫心自問:我有嘗試理解他們了么?我表達清楚了嗎?其實,有時別人對你的了解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象,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不太可能不用對話就能猜到你瞬息萬變的感覺,即使你認為最應該做到“不說就懂”的人——你最親近的家人和愛人也做不到,他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不要覺得“既然不懂,何必要說”,他人之所以總是誤會你,就是因為你很少明確、具體地表達你自己,其實你有時候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所以,請好好整理一下你的感受,把它轉換成可以清晰傳遞的信息,認真表達給那些你在乎的人。
4 覺察你的自我蔑視、評判和憎恨,你總是看到“我不夠好”,總是容易選擇性地刪掉別人的褒獎,而幾乎全盤吸收別人的“否定”,真的是別人否定你了嗎?是誰在自我否定?是誰把評判的利劍一次次指向了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候要溫柔一些,請覺察你有一個悄悄設定的“完美自我”,然后你不斷拿現實的自己與“完美自我”反復比較,于是一次次自我打擊。當你執著于自我完善,聚焦于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就這樣一次次感受到自我挫敗,距離你想做的那個“完美而真實的人”越來越遠,須知:如果你想要獲得真正的“成長”,就要以“圓滿之心”追求圓滿,這就意味著你必須真正接納你自己,你就是有很多缺點,誰又不是呢?但那又如何呢?你也有很多優點啊,你看到了嗎?有光就有影,影的存在正是暗示光的痕跡,愛自己,從接納自己開始。
5 覺察你的過分敏感和把一切與自己關聯的習慣。別讓所有的事情都往心里去,沒有多少人會那么關注你的一言一行或者專門針對你,更不要認為都是你的錯,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搞得和你有關——“他最近總是悶悶不樂,是不是我跟他那次聊天傷到他了”、“他早上看到我沒打招呼,一定是對我有意見了!”……如果你有這樣的疑惑,請主動與對方核對一下,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在那里胡思亂想、生悶氣或者故意用負面情緒回敬他人,制造本不必要的敵意和疏遠,絕大多數情況下真的就是一場誤會。
6 重新審視一下你反復訴說的有關你的“童年故事”,這些故事有沒有被你刪節?這些故事是不是痛苦遠多于快樂?相信你曾經真的有很多壓抑的痛苦,你覺得自己真的好辛苦,好不容易,你想要透過分享故事好讓他人看見這些傷痛,更加了解你,或者更加愛你,同時你也不甘心這些傷痛就這樣隨風而逝。但是,請注意:分享童年故事時要覺察你的情緒,不要讓情緒放大痛苦的部分,也不要讓頭腦為你的情緒提供“偽證”,夸大或者忽略不符合你情緒的事實,實事求是的講,你的童年難道只是傷痛么?還記得那些幸福的瞬間、快樂的畫面及感動的時刻嗎?當然,這么說并不是要讓你回避或者否認痛苦,而是我們看到痛苦的同時,也要看到愛、陽光、正向積極的部分,人生的所有經歷都有特定意義,你唯有帶著一顆覺知之心,穿越曾經的傷痛,看到對你的人生啟示,從而“化煩惱為菩提”,讓“心靈黑洞”變成一個心靈的金礦,你會發現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痛苦都是為你私人訂制的人生財富,帶給你豐富的智慧啟迪,讓你全部用于你的自我完善。
7 你總是追求“真實”,但到底什么才是“真實”呢?你所認為的”真實“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請覺察一下你的感覺和情緒對客觀事實的主觀放大,過分美化或者丑化客觀的人和事—— “好極了!”、“糟糕透了!”、“所有人都排斥我”、“沒有一個人理我”、“我的問題特別嚴重”、“橘子全爛了!”、“我的天塌了”、“他簡直太完美了!相見恨晚!”、“他那一個庸俗動作,把我的感覺全毀了!”……真正的真實是從“主觀真實”走向“客觀真實”,讓感受只是感受,你做回自己的主人吧!
8 覺察你脫離現實生活的各種幻想,也許你對生活有太多完美的期待,對“我是誰”有著很多的探索與設定,對現實有諸多失望和不滿,是的,你覺得現實中的人和事實在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你能否區分哪些是你幻想的才能,哪些是你真正的才能?你自我陶醉的自戀是基于你現實的、真實的閃光點嗎?你幻想中的“懷才不遇的天才”、“高遠的理想”、“非凡的傳奇”等等終究不是真正的自我實現,你只會在幻想和現實的比較中一次次自我挫敗,甚至淪為一個“曲高和寡而又一無是處的廢物”。真正的生活是平凡而真實的,請珍惜你在現實中所擁有的一切,欣賞你自己真實的優勢和閃光點,動起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現實的懷抱,把自己的獨特視角、深度領悟和真善美的創意透過腳踏實地的行動貢獻給這個世界!
9 覺察你對他人不切實際的期待,你一直在等待某個“靈魂伴侶”么?那個比你的父母更懂你,更愛你,能夠像對孩子一樣完美地照顧你和指引你重新成長的“理想父母”,然而,你一定會失望,這樣的人根本不存在,別人再關心你,也只能以他們的方式,你不能要求他們像你的父母一樣愛護你,照顧你,更不能指望他們比你的父母做得還要好,無論是你的老師、朋友還是愛人,他們都沒有義務和能力幫你填補你在童年時期的失落和遺憾,沒有人可以勝任你的“拯救者”或“理想父母”,學會好好愛自己,照顧你自己,覺察自己與現實中的父母的鏈接,現在你已經長大了,每個長大了的人都需要學會成為自己的父母。
10 我們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世界,無常而又充滿局限,所以會有很多很多的“遺憾”和“不足”,這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然而你特別在意那些”遺憾“,覺察你的“要是當初……就好了”,人生的一切經歷都有其特定意義,也許你覺得你沒有一個懂得科學教育的父母,你覺得沒有能夠選擇你擅長和喜歡的專業或者職業,或者你覺得你錯過了很多本可以抓住的機遇,錯過了那個永遠無法和你在一起的“對的人”……別人可能經常覺得你“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果你總是為這些“人生憾事”耿耿于懷,你就很難全身心地享受當下的生活,因為一個總是活在“遺憾”中的人,只會不斷強化那個憂傷而自憐的受害者身份,這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請從現在開始,看到和珍惜你已經擁有的,提高自己感受正能量和幸福的能力,積極自信一點,經常找一些好事情來慶祝,看到自己有多么幸運、多么幸福!
(文/九型人格導師 裴宇晶
節選自裴宇晶即將出版的《九型人格》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 展開全文
1 覺察自己總是在各種“比較”中充滿缺失感——“很多東西別人得到了,而我失去了……”、“為什么他有,我沒有?”,“為什么他說話這么有深度”、“他們都很厲害,我肯定是最差的。”、“為什么我不能像他們那樣游刃有余地待人接物?”……四號人總是喜歡“消極對比”,在這種“比你好”、“比你差”中一次次自卑或自戀,變得自慚形穢或嫉妒他人,甚至排斥那些看起來比你優秀、幸福的人——“他能力很強,可是缺乏品味,很粗俗”、“他的確無私善良,可是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嗎?”、“她老公是很優秀,但她真的幸福嗎?”、“他學歷很高,但眼高手低。”……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局限,你有你的光輝,他有他的魅力,所有人共同構成一個美好世界,請學會帶著一顆平等心,不帶比較地欣賞他人的所有閃光特質,同時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需要拿別人和自己反復對比,每個人都有缺陷但又各有各的“圓滿”。
2 覺察你總在等待“靈感乍現”,為了“找感覺”而耽誤了事情——“我只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并只在我想做的時候去做!”,看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因此的拖延,不要把謀生、有規律地工作和生活當作是“尋找自我”和“做自己”的阻礙,嘗試看看那些你覺得“沒感覺”、“沒意義”的工作對他人和對世界的實際意義和價值,你不能僅僅服從自己的感覺,總是躺在那里等待,依賴于“脈沖式”的心血來潮,你會發現你通常需要花很多天、數月甚至好幾年你才可能等到一次靈感大爆發,人生中最沒有意義的事莫過于每天在等待有意義的事,這是徹底的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從現在開始,請嘗試為自己做一些務實計劃,讓你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有規律、秩序、條理,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你的靈感會越來越多地光顧你。
3 學會清晰明確地表達你自己,不要總是覺得別人不懂你——“為什么聽不懂我?”、“每個人都讓我失望”、“為什么連你都會誤解我?”、“我就知道他根本沒有用心!”……在抱怨他人不懂你時,要捫心自問:我有嘗試理解他們了么?我表達清楚了嗎?其實,有時別人對你的了解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象,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不太可能不用對話就能猜到你瞬息萬變的感覺,即使你認為最應該做到“不說就懂”的人——你最親近的家人和愛人也做不到,他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不要覺得“既然不懂,何必要說”,他人之所以總是誤會你,就是因為你很少明確、具體地表達你自己,其實你有時候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所以,請好好整理一下你的感受,把它轉換成可以清晰傳遞的信息,認真表達給那些你在乎的人。
4 覺察你的自我蔑視、評判和憎恨,你總是看到“我不夠好”,總是容易選擇性地刪掉別人的褒獎,而幾乎全盤吸收別人的“否定”,真的是別人否定你了嗎?是誰在自我否定?是誰把評判的利劍一次次指向了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候要溫柔一些,請覺察你有一個悄悄設定的“完美自我”,然后你不斷拿現實的自己與“完美自我”反復比較,于是一次次自我打擊。當你執著于自我完善,聚焦于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就這樣一次次感受到自我挫敗,距離你想做的那個“完美而真實的人”越來越遠,須知:如果你想要獲得真正的“成長”,就要以“圓滿之心”追求圓滿,這就意味著你必須真正接納你自己,你就是有很多缺點,誰又不是呢?但那又如何呢?你也有很多優點啊,你看到了嗎?有光就有影,影的存在正是暗示光的痕跡,愛自己,從接納自己開始。
5 覺察你的過分敏感和把一切與自己關聯的習慣。別讓所有的事情都往心里去,沒有多少人會那么關注你的一言一行或者專門針對你,更不要認為都是你的錯,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搞得和你有關——“他最近總是悶悶不樂,是不是我跟他那次聊天傷到他了”、“他早上看到我沒打招呼,一定是對我有意見了!”……如果你有這樣的疑惑,請主動與對方核對一下,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在那里胡思亂想、生悶氣或者故意用負面情緒回敬他人,制造本不必要的敵意和疏遠,絕大多數情況下真的就是一場誤會。
6 重新審視一下你反復訴說的有關你的“童年故事”,這些故事有沒有被你刪節?這些故事是不是痛苦遠多于快樂?相信你曾經真的有很多壓抑的痛苦,你覺得自己真的好辛苦,好不容易,你想要透過分享故事好讓他人看見這些傷痛,更加了解你,或者更加愛你,同時你也不甘心這些傷痛就這樣隨風而逝。但是,請注意:分享童年故事時要覺察你的情緒,不要讓情緒放大痛苦的部分,也不要讓頭腦為你的情緒提供“偽證”,夸大或者忽略不符合你情緒的事實,實事求是的講,你的童年難道只是傷痛么?還記得那些幸福的瞬間、快樂的畫面及感動的時刻嗎?當然,這么說并不是要讓你回避或者否認痛苦,而是我們看到痛苦的同時,也要看到愛、陽光、正向積極的部分,人生的所有經歷都有特定意義,你唯有帶著一顆覺知之心,穿越曾經的傷痛,看到對你的人生啟示,從而“化煩惱為菩提”,讓“心靈黑洞”變成一個心靈的金礦,你會發現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痛苦都是為你私人訂制的人生財富,帶給你豐富的智慧啟迪,讓你全部用于你的自我完善。
7 你總是追求“真實”,但到底什么才是“真實”呢?你所認為的”真實“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請覺察一下你的感覺和情緒對客觀事實的主觀放大,過分美化或者丑化客觀的人和事—— “好極了!”、“糟糕透了!”、“所有人都排斥我”、“沒有一個人理我”、“我的問題特別嚴重”、“橘子全爛了!”、“我的天塌了”、“他簡直太完美了!相見恨晚!”、“他那一個庸俗動作,把我的感覺全毀了!”……真正的真實是從“主觀真實”走向“客觀真實”,讓感受只是感受,你做回自己的主人吧!
8 覺察你脫離現實生活的各種幻想,也許你對生活有太多完美的期待,對“我是誰”有著很多的探索與設定,對現實有諸多失望和不滿,是的,你覺得現實中的人和事實在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你能否區分哪些是你幻想的才能,哪些是你真正的才能?你自我陶醉的自戀是基于你現實的、真實的閃光點嗎?你幻想中的“懷才不遇的天才”、“高遠的理想”、“非凡的傳奇”等等終究不是真正的自我實現,你只會在幻想和現實的比較中一次次自我挫敗,甚至淪為一個“曲高和寡而又一無是處的廢物”。真正的生活是平凡而真實的,請珍惜你在現實中所擁有的一切,欣賞你自己真實的優勢和閃光點,動起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現實的懷抱,把自己的獨特視角、深度領悟和真善美的創意透過腳踏實地的行動貢獻給這個世界!
9 覺察你對他人不切實際的期待,你一直在等待某個“靈魂伴侶”么?那個比你的父母更懂你,更愛你,能夠像對孩子一樣完美地照顧你和指引你重新成長的“理想父母”,然而,你一定會失望,這樣的人根本不存在,別人再關心你,也只能以他們的方式,你不能要求他們像你的父母一樣愛護你,照顧你,更不能指望他們比你的父母做得還要好,無論是你的老師、朋友還是愛人,他們都沒有義務和能力幫你填補你在童年時期的失落和遺憾,沒有人可以勝任你的“拯救者”或“理想父母”,學會好好愛自己,照顧你自己,覺察自己與現實中的父母的鏈接,現在你已經長大了,每個長大了的人都需要學會成為自己的父母。
10 我們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世界,無常而又充滿局限,所以會有很多很多的“遺憾”和“不足”,這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然而你特別在意那些”遺憾“,覺察你的“要是當初……就好了”,人生的一切經歷都有其特定意義,也許你覺得你沒有一個懂得科學教育的父母,你覺得沒有能夠選擇你擅長和喜歡的專業或者職業,或者你覺得你錯過了很多本可以抓住的機遇,錯過了那個永遠無法和你在一起的“對的人”……別人可能經常覺得你“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果你總是為這些“人生憾事”耿耿于懷,你就很難全身心地享受當下的生活,因為一個總是活在“遺憾”中的人,只會不斷強化那個憂傷而自憐的受害者身份,這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請從現在開始,看到和珍惜你已經擁有的,提高自己感受正能量和幸福的能力,積極自信一點,經常找一些好事情來慶祝,看到自己有多么幸運、多么幸福!
(文/九型人格導師 裴宇晶
節選自裴宇晶即將出版的《九型人格》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