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者他們勤勞工作、有正義感、完全獨立,并且堅信樸素的思想和善良必將戰勝人性的 陰暗面。他們相信生活是艱難的,安逸是用汗水換取的,德行是對自己的獎賞,而快樂只有在其他 事情都完成后才能獲得。
完美主義者通常不會注意到他們否定了自己的快樂。他們只關注于他們“應該”做和“必須” 做的事情。他們很少會問自己,真正想要從生活中得到什么。他們自身的期望從小就被封閉起 來,他們只知道去做正確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期望什么。
在完美主義者看來,到處都是提高和改進的空間,一些嚴重強迫型的完美主義者會把大量休 息時間花在自我提高上面。
坐公共汽車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練習正確的坐姿。
用午餐對他們來說,必須一口咀嚼10下。
自由時間對他們來說,就是去做一些具有建設性或教育性的事情。

1號性格者認為他們的內心有一位嚴厲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手握戒尺,時刻都在監督他 們,因此他們總是處于自責之中。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種自責的聲音只會在我們犯下嚴重 罪行時才會出現,但是對于1號完美主義者來說,這種自責聲與他們的思維相伴,盡管他們明白這 種聲音是發自內心,他們更愿意把它視作某種外來的聲音。
內在的評判家經常會對1號的言行舉止做出評價。比如,如果1號正在舉行一個講座,內在的評判家就像一位嚴師,不斷地指出1號的問題:“你的觀點應該更精確些,你的聲音有鼻音,不要 跑題!”
正是因為童年時對批評的害怕,讓1號性格者培養了內在的監督體系,來自動監控自己的所 思所言,所作所為。
1號性格者總是把這種強大的內在評判聲看作更高層面的自己,一種超越正常思想的思想, 但實際上,這種內在的監控依然源于他們自身的思想。盡管他們也明白這一點,他們還是更愿意 把這種內在的監督視作某種更高層面的存在。
1號性格者常說,他們的思想決定了他們的感受。當他們的內在批評聲十分強烈時,他們會 十分憎惡那些違反規則,又沒有自責表現的人。完美主義者總是在努力實現自身對完美的要求, 他們感到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他們變得更好。
對于1號性格者來說,內在的評判力量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他們相信其他人也一樣擁有這種 內在的監控力量。所以,當他們發現其他人會為了自身的樂趣而去做不正確的事情時,1號性格 者會把這種行為看作蓄意的欺騙。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注意力被完全集中在應該做和必須做的事情上。他們的大腦中已經沒有 空間去關注他們自身的希望。因此,他們總是不滿,不滿實際上代表了長期的惱怒感。不滿,說明 他們并沒有完全忘記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在為了滿足內心的批評聲而強迫自己努力工作。
1號信奉“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也就是說,只有在生活已經穩妥,任務已經完成后,個人 才應該考慮自己的休息和樂趣。他們的時間總是被安排得滿滿當當,而且時間表上的每一項都是 為了實現完美而和諧的生活:音樂時間、鍛煉時間、學習時間、看望生病的朋友等等。他們的時間 總是由日程表控制的,一個個單元格有效地消滅了空閑時間,讓真正的需求無法出現。

一位年輕的完美主義者是這樣描述她去藝術學院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
“我特別想上藝術院校,為此專門花了兩年的時間上預備班。但是我要求我的每一步決 定都必須完美無缺,結果我至今還沒有正式提出入學申請。首先,我必須解決我的藝術理念 與政治信仰之間的矛盾。從我的政治觀點來看,我的藝術表達過于放縱,所以我必須調整自 己的藝術思想,使之符合我的政治信仰。其次,我還要處理我對繪畫的喜愛與我的其他愛好 之間的矛盾。繪畫是一個安靜的職業,但是我喜歡大自然,喜歡戶外運動。我還要檢查我的 精神信仰,選擇與之相符的藝術主題。在我填寫入學申請之前,我必須把我的整個世界觀都 調整好。”
這位有心學藝術的學生在專注于自己的熱愛、期望以及繪畫給她帶來的快樂之前,必須服從 于自己內心的評判。這和清教徒十分相似。在那個時代,跳舞和游戲都是禁止的,因為這些活動 會帶來快樂和激情,超越了內心審査體系的限制。
完美主義者的世界觀來自于這樣一個假想:世界上的每一個問題最終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 法。他們把這種唯一的正確性視作追求的目標,不管有沒有其他更吸引人的方式。
這個世界上可能存在很多種正確的解決途徑,對于這個人正確的辦法也可能并不適用于其他 人,但是完美主義者不會接受這樣的思想,他們只認定一種正確的方法,并認定這種方法是絕對正 確的,其他想法在他們眼中就統統變成了無稽之談。在他們看來,如果所有人都能隨心所欲,高興 怎樣就怎樣,那還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邪惡來破壞所有的美好呢?
1號性格者的判斷通常集中于憤怒和情感上,因為童年的時候,他們曾經在這些問題上遭受 懲罰。一般,他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生氣。即便他們的面部表情已經是咬牙切齒,他們也不 會發現自己被激怒,因為在他們的感知中,“壞”情緒是被封閉在意識之外的。在小組討論中,一 位滿臉漲得通紅、言詞尖銳的1號,可能在提岀了一大堆批評意見后,還沒覺得自己發怒了,他感 覺自己不過強調了幾個要點而已。
憤怒是一種“壞”情緒,他們不喜歡。所以1號性格者通常不會發覺自身的不滿,除非他們確 定自己是絕對正確的。這時,他們的身體中會產生強大的能量,他們內心的自責逐漸消退,壓抑的 憤怒被釋放出來。
對于成熟的1號性格者來說,這種能量可以用于更高尚的目標。他們會在他人追逐金錢和名 譽的時候,無私奉獻在人道主義工作的最前沿。但是對于不成熟的1號性格者來說,同樣有價值 的目標,只會為他們提供一個所謂的“正義平臺”,讓他們能夠站在上面大聲宣布:你們都是錯的!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心房就好像一棟擁有地下室的房子。內心批評家是這棟房子的主人,但是 這位批評家沒有意識到棲息在地下室里的情感有時也會膨脹,從地板里漫溢出來。如果內心的情 感蔓延得太快,完美主義者就有可能把接受不了的情感傾瀉出去。通常的做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人的錯誤上,或者用酒精或毒品來麻醉自己,讓內心的批評家昏睡過去。狂歡式的喝酒、間隙性 的發怒以及時常的親密性行為,這些都是1號為了釋放壓力,擺脫內心的莫名需要而經常做出的 舉動。
對于有些完美主義者而言,為了平衡矛盾,讓住在房間里的內心批評家和藏在地下室里不被 察覺的情感能夠和睦相處,他們會選擇在地板上安裝“活動門” O也就是說,他們會時不時地打開 門,到地下室去看一下。
這樣的完美主義者會變成“雙面人”。他們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擁有兩種截然不同 的性情,一種針對于“我熟悉的地方”,另一種針對于“遙遠的地方”。在那些他們熟悉的地方,他 們是負有責任和受人尊敬的;但是在遠離家人和朋友的地方,他們會變得更加放松,甚至放縱。
這種“活動門”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有非常簡單的,比如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匿名度假, 把所有責任都拋開;也有非常奇怪的角色組合,比如一個人既是圖書管理員,又是一名吸毒者,或 者既是商販,又是小偷。
還有一種解決這種上下層矛盾的方法就是寬容。只要承認了錯誤,內心的批評家就會平靜下 來,在寬容的環境中他們更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點。這種寬容的關鍵在于,在他們承認錯誤的同時, 不要讓他們感到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受到污辱或懲罰。只要他們能夠承認錯誤,在彌補錯誤時,他 們就是“九型人格”中最具有耐心和建設性的人。
當他們心懷感恩時,他們就會從一份出色完成的工作中感到快樂。其實一些很簡單的事情就 能激發1號性格者的完美感:一間收拾干凈的屋子、一個結構工整的好句子、談話中某個感覺良好 的時刻。

1號性格者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內心的正確標準變成嚴格的自我要求,不斷產生自責的思想。
(4) 在自身的高層道德和倫理觀念上擁有堅定的信仰。要做一個更好的人,要求自己做蕓蕓 眾生中少數的能做正確事情的人。
(6) 在思想上把自己同他人比較:“我比他們強還是差?”在意他人的批評:“他們在評判 我嗎?”
(8) 不切實際的社會改良家,把因為自身需要未被滿足而產生的怒氣轉移到其他外在目標上。
(9) 發展出兩個自己:一個事事操心的自己,住在家里;一個盡情玩樂的自己,出現在遙遠的陌 生地。
(12) 意識到潛在的完美可能,變成事后諸葛亮,“想想看原本該是多么完美”。
- 展開全文
完美主義者他們勤勞工作、有正義感、完全獨立,并且堅信樸素的思想和善良必將戰勝人性的 陰暗面。他們相信生活是艱難的,安逸是用汗水換取的,德行是對自己的獎賞,而快樂只有在其他 事情都完成后才能獲得。
完美主義者通常不會注意到他們否定了自己的快樂。他們只關注于他們“應該”做和“必須” 做的事情。他們很少會問自己,真正想要從生活中得到什么。他們自身的期望從小就被封閉起 來,他們只知道去做正確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期望什么。
在完美主義者看來,到處都是提高和改進的空間,一些嚴重強迫型的完美主義者會把大量休 息時間花在自我提高上面。
坐公共汽車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練習正確的坐姿。
用午餐對他們來說,必須一口咀嚼10下。
自由時間對他們來說,就是去做一些具有建設性或教育性的事情。

1號性格者認為他們的內心有一位嚴厲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手握戒尺,時刻都在監督他 們,因此他們總是處于自責之中。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種自責的聲音只會在我們犯下嚴重 罪行時才會出現,但是對于1號完美主義者來說,這種自責聲與他們的思維相伴,盡管他們明白這 種聲音是發自內心,他們更愿意把它視作某種外來的聲音。
內在的評判家經常會對1號的言行舉止做出評價。比如,如果1號正在舉行一個講座,內在的評判家就像一位嚴師,不斷地指出1號的問題:“你的觀點應該更精確些,你的聲音有鼻音,不要 跑題!”
正是因為童年時對批評的害怕,讓1號性格者培養了內在的監督體系,來自動監控自己的所 思所言,所作所為。
1號性格者總是把這種強大的內在評判聲看作更高層面的自己,一種超越正常思想的思想, 但實際上,這種內在的監控依然源于他們自身的思想。盡管他們也明白這一點,他們還是更愿意 把這種內在的監督視作某種更高層面的存在。
1號性格者常說,他們的思想決定了他們的感受。當他們的內在批評聲十分強烈時,他們會 十分憎惡那些違反規則,又沒有自責表現的人。完美主義者總是在努力實現自身對完美的要求, 他們感到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他們變得更好。
對于1號性格者來說,內在的評判力量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他們相信其他人也一樣擁有這種 內在的監控力量。所以,當他們發現其他人會為了自身的樂趣而去做不正確的事情時,1號性格 者會把這種行為看作蓄意的欺騙。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注意力被完全集中在應該做和必須做的事情上。他們的大腦中已經沒有 空間去關注他們自身的希望。因此,他們總是不滿,不滿實際上代表了長期的惱怒感。不滿,說明 他們并沒有完全忘記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在為了滿足內心的批評聲而強迫自己努力工作。
1號信奉“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也就是說,只有在生活已經穩妥,任務已經完成后,個人 才應該考慮自己的休息和樂趣。他們的時間總是被安排得滿滿當當,而且時間表上的每一項都是 為了實現完美而和諧的生活:音樂時間、鍛煉時間、學習時間、看望生病的朋友等等。他們的時間 總是由日程表控制的,一個個單元格有效地消滅了空閑時間,讓真正的需求無法出現。

一位年輕的完美主義者是這樣描述她去藝術學院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
“我特別想上藝術院校,為此專門花了兩年的時間上預備班。但是我要求我的每一步決 定都必須完美無缺,結果我至今還沒有正式提出入學申請。首先,我必須解決我的藝術理念 與政治信仰之間的矛盾。從我的政治觀點來看,我的藝術表達過于放縱,所以我必須調整自 己的藝術思想,使之符合我的政治信仰。其次,我還要處理我對繪畫的喜愛與我的其他愛好 之間的矛盾。繪畫是一個安靜的職業,但是我喜歡大自然,喜歡戶外運動。我還要檢查我的 精神信仰,選擇與之相符的藝術主題。在我填寫入學申請之前,我必須把我的整個世界觀都 調整好。”
這位有心學藝術的學生在專注于自己的熱愛、期望以及繪畫給她帶來的快樂之前,必須服從 于自己內心的評判。這和清教徒十分相似。在那個時代,跳舞和游戲都是禁止的,因為這些活動 會帶來快樂和激情,超越了內心審査體系的限制。
完美主義者的世界觀來自于這樣一個假想:世界上的每一個問題最終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 法。他們把這種唯一的正確性視作追求的目標,不管有沒有其他更吸引人的方式。
這個世界上可能存在很多種正確的解決途徑,對于這個人正確的辦法也可能并不適用于其他 人,但是完美主義者不會接受這樣的思想,他們只認定一種正確的方法,并認定這種方法是絕對正 確的,其他想法在他們眼中就統統變成了無稽之談。在他們看來,如果所有人都能隨心所欲,高興 怎樣就怎樣,那還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邪惡來破壞所有的美好呢?
1號性格者的判斷通常集中于憤怒和情感上,因為童年的時候,他們曾經在這些問題上遭受 懲罰。一般,他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生氣。即便他們的面部表情已經是咬牙切齒,他們也不 會發現自己被激怒,因為在他們的感知中,“壞”情緒是被封閉在意識之外的。在小組討論中,一 位滿臉漲得通紅、言詞尖銳的1號,可能在提岀了一大堆批評意見后,還沒覺得自己發怒了,他感 覺自己不過強調了幾個要點而已。
憤怒是一種“壞”情緒,他們不喜歡。所以1號性格者通常不會發覺自身的不滿,除非他們確 定自己是絕對正確的。這時,他們的身體中會產生強大的能量,他們內心的自責逐漸消退,壓抑的 憤怒被釋放出來。
對于成熟的1號性格者來說,這種能量可以用于更高尚的目標。他們會在他人追逐金錢和名 譽的時候,無私奉獻在人道主義工作的最前沿。但是對于不成熟的1號性格者來說,同樣有價值 的目標,只會為他們提供一個所謂的“正義平臺”,讓他們能夠站在上面大聲宣布:你們都是錯的!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心房就好像一棟擁有地下室的房子。內心批評家是這棟房子的主人,但是 這位批評家沒有意識到棲息在地下室里的情感有時也會膨脹,從地板里漫溢出來。如果內心的情 感蔓延得太快,完美主義者就有可能把接受不了的情感傾瀉出去。通常的做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人的錯誤上,或者用酒精或毒品來麻醉自己,讓內心的批評家昏睡過去。狂歡式的喝酒、間隙性 的發怒以及時常的親密性行為,這些都是1號為了釋放壓力,擺脫內心的莫名需要而經常做出的 舉動。
對于有些完美主義者而言,為了平衡矛盾,讓住在房間里的內心批評家和藏在地下室里不被 察覺的情感能夠和睦相處,他們會選擇在地板上安裝“活動門” O也就是說,他們會時不時地打開 門,到地下室去看一下。
這樣的完美主義者會變成“雙面人”。他們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擁有兩種截然不同 的性情,一種針對于“我熟悉的地方”,另一種針對于“遙遠的地方”。在那些他們熟悉的地方,他 們是負有責任和受人尊敬的;但是在遠離家人和朋友的地方,他們會變得更加放松,甚至放縱。
這種“活動門”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有非常簡單的,比如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匿名度假, 把所有責任都拋開;也有非常奇怪的角色組合,比如一個人既是圖書管理員,又是一名吸毒者,或 者既是商販,又是小偷。
還有一種解決這種上下層矛盾的方法就是寬容。只要承認了錯誤,內心的批評家就會平靜下 來,在寬容的環境中他們更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點。這種寬容的關鍵在于,在他們承認錯誤的同時, 不要讓他們感到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受到污辱或懲罰。只要他們能夠承認錯誤,在彌補錯誤時,他 們就是“九型人格”中最具有耐心和建設性的人。
當他們心懷感恩時,他們就會從一份出色完成的工作中感到快樂。其實一些很簡單的事情就 能激發1號性格者的完美感:一間收拾干凈的屋子、一個結構工整的好句子、談話中某個感覺良好 的時刻。

1號性格者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內心的正確標準變成嚴格的自我要求,不斷產生自責的思想。
(4) 在自身的高層道德和倫理觀念上擁有堅定的信仰。要做一個更好的人,要求自己做蕓蕓 眾生中少數的能做正確事情的人。
(6) 在思想上把自己同他人比較:“我比他們強還是差?”在意他人的批評:“他們在評判 我嗎?”
(8) 不切實際的社會改良家,把因為自身需要未被滿足而產生的怒氣轉移到其他外在目標上。
(9) 發展出兩個自己:一個事事操心的自己,住在家里;一個盡情玩樂的自己,出現在遙遠的陌 生地。
(12) 意識到潛在的完美可能,變成事后諸葛亮,“想想看原本該是多么完美”。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