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那就是存在即合理。它的意思應該是,每一種存在都是有功能的,我們身上出現的癥狀本身,就是某種藥方。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自我否定——這個大家恨之入骨的東西,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它來陪伴我們?我們真的想剔除它嗎?
小編本身是四號性格,大家都知道,四號性格是自我否定最多的類型。他們每天的自我否定的次數應該都是二位數以上,甚至有些四號時時刻刻都活在自我否定之中。當然其他型號肯定也有很多的自我否定,甚至我想天生樂觀的七號,有時候的自我否定也是相當厲害的。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自我否定呢?或者說,我們為什么要選擇自我否定呢?
它肯定是有原因的。
自我否定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攻擊性向內。人人都有攻擊性,這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那我們如何使用攻擊性呢?
攻擊性就像一把游走的利劍,有的時候,我們把它刺向別人,此時,我們是在指責或者攻擊別人;還有的時候,我們把它指向自身,來刺傷我們自己,也就是在自我否定,自我批判。
當攻擊性大部分或者全部投注到自身的時候,我們的自我否定會非常厲害,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癥,甚至產生終極自我否定——自殺的想法。這是攻擊性向內的終極版本,自我消滅。
那既然自我否定如此不好,我們還是會選擇它呢?
經常自我否定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覺:整個人都是緊張的,是虛弱的,是敏感的,是時刻注意的。 也就是說,自我否定就像那黃魚堆里的泥鰍一樣,讓我們的生命不得安生。所以,它有一個功能,就是保持生命的緊張度,讓我們時刻保持備戰狀態。
這樣的狀態有一個好處,就是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加,也就是說,我們透過自我否定在內在挑起戰爭,讓自己處于對抗的狀態。對那些自我否定嚴重的人來說,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戰爭的形態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曾經的戰爭是外部的,是別人的攻擊性帶給他們的創傷性經驗。
比如,當自己自我滿足,很開心快樂的時候,冷不丁的就會有人攻擊你,打壓你,強迫你。所以,這個時候的感覺是非常不好的,甚至是有驚嚇的。第一次帶給我們這種感覺的,也許是我們的父母,也許是我們的老師。從這些經驗里面,我們學會了,不可以完全的自我滿足,開心快樂,驕傲自滿,因為在這種毫無防備的時候,是最容易遭到攻擊的。
這種創傷性和戰爭性的經驗一直存在于我們的身體記憶里面。而強迫性重復,讓我們選擇呆在熟悉的經驗里面。所以,雖然我們已經離開了原來的環境,我們也會給自己選擇戰爭的感覺。
但是這次,我們是有選擇權的。是我們發起戰爭,還是讓別人發起戰爭?
當然,自己發動戰爭是有主動權的。所以,我們選擇了自我攻擊代替外部攻擊。而且,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是有掌控權的,因為我們創造了它,我們可以掌控它。這跟無法預料,突如其來的外部攻擊所帶給我們的恐慌和無所適從的感覺相比,自我攻擊無疑是一個很好地選擇。
所以,自我否定的功能之一就是將不可控的外部戰爭變成為可控的內部戰爭。它保護我們遠離時時刻刻可能受外部攻擊的恐慌感。
把自己搞得不好,總比受到別人攻擊來得強。
每一個自我否定,都是和父母在一起。
每一個自我否定,都是在防御拋棄父母,獨自前行。
我們會有這個感覺,就是當我們在自我否定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無力感、虛弱感,生命的能量如此不夠,以至于我們無法實現自我的理想。我們似乎永遠無法成功和快樂。
當然,因為成功是需要勇氣的,快樂也是需要勇氣的。這個真的很難。為什么呢?
你可以問問你自己:我的父母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嗎?他們自我實現了嗎?他們真的開心快樂嗎?他們是在享受人生嗎?抑或是,他們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甚至郁郁不得志;他們正在經歷某種程度的苦難?他們無法真正的開心快樂起來?
你可以看著你父母在受苦,自己卻開心快樂成功幸福嗎?
你不可以。
所以,自我否定幫助你和他們在一起。陪他們受苦,感受他們的感受,承擔屬于他們的責任。
當然,父母本身也會抓住你,不讓你離開他們。這就是共生,未分化的情形。我們無法自由的做自己,是因為,我們和父母還捆綁在一起。
所以,真正的自我接納和包容,本身就是遠離父母的舉動。因為,你將不再需要他們,也可以過得很好。
而自我否定把你拉回他們的身邊,從而防御了真正的長大。
當然,自我否定如果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是完全沒問題的。因為我們需要向內的攻擊性來做自我反省和沉淀,由此產生出智慧,讓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
過多的攻擊性向內會造成一些問題,這樣的人反而應該鼓勵他們發發火,罵罵人,摔摔東西(便宜點的哈)。把攻擊性適當的轉向外部一些,加以平衡一些。
——by 九芒星 隨風
- 展開全文
有一句話,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那就是存在即合理。它的意思應該是,每一種存在都是有功能的,我們身上出現的癥狀本身,就是某種藥方。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自我否定——這個大家恨之入骨的東西,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它來陪伴我們?我們真的想剔除它嗎?
小編本身是四號性格,大家都知道,四號性格是自我否定最多的類型。他們每天的自我否定的次數應該都是二位數以上,甚至有些四號時時刻刻都活在自我否定之中。當然其他型號肯定也有很多的自我否定,甚至我想天生樂觀的七號,有時候的自我否定也是相當厲害的。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自我否定呢?或者說,我們為什么要選擇自我否定呢?
它肯定是有原因的。
自我否定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攻擊性向內。人人都有攻擊性,這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那我們如何使用攻擊性呢?
攻擊性就像一把游走的利劍,有的時候,我們把它刺向別人,此時,我們是在指責或者攻擊別人;還有的時候,我們把它指向自身,來刺傷我們自己,也就是在自我否定,自我批判。
當攻擊性大部分或者全部投注到自身的時候,我們的自我否定會非常厲害,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癥,甚至產生終極自我否定——自殺的想法。這是攻擊性向內的終極版本,自我消滅。
那既然自我否定如此不好,我們還是會選擇它呢?
經常自我否定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覺:整個人都是緊張的,是虛弱的,是敏感的,是時刻注意的。 也就是說,自我否定就像那黃魚堆里的泥鰍一樣,讓我們的生命不得安生。所以,它有一個功能,就是保持生命的緊張度,讓我們時刻保持備戰狀態。
這樣的狀態有一個好處,就是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加,也就是說,我們透過自我否定在內在挑起戰爭,讓自己處于對抗的狀態。對那些自我否定嚴重的人來說,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戰爭的形態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曾經的戰爭是外部的,是別人的攻擊性帶給他們的創傷性經驗。
比如,當自己自我滿足,很開心快樂的時候,冷不丁的就會有人攻擊你,打壓你,強迫你。所以,這個時候的感覺是非常不好的,甚至是有驚嚇的。第一次帶給我們這種感覺的,也許是我們的父母,也許是我們的老師。從這些經驗里面,我們學會了,不可以完全的自我滿足,開心快樂,驕傲自滿,因為在這種毫無防備的時候,是最容易遭到攻擊的。
這種創傷性和戰爭性的經驗一直存在于我們的身體記憶里面。而強迫性重復,讓我們選擇呆在熟悉的經驗里面。所以,雖然我們已經離開了原來的環境,我們也會給自己選擇戰爭的感覺。
但是這次,我們是有選擇權的。是我們發起戰爭,還是讓別人發起戰爭?
當然,自己發動戰爭是有主動權的。所以,我們選擇了自我攻擊代替外部攻擊。而且,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是有掌控權的,因為我們創造了它,我們可以掌控它。這跟無法預料,突如其來的外部攻擊所帶給我們的恐慌和無所適從的感覺相比,自我攻擊無疑是一個很好地選擇。
所以,自我否定的功能之一就是將不可控的外部戰爭變成為可控的內部戰爭。它保護我們遠離時時刻刻可能受外部攻擊的恐慌感。
把自己搞得不好,總比受到別人攻擊來得強。
每一個自我否定,都是和父母在一起。
每一個自我否定,都是在防御拋棄父母,獨自前行。
我們會有這個感覺,就是當我們在自我否定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無力感、虛弱感,生命的能量如此不夠,以至于我們無法實現自我的理想。我們似乎永遠無法成功和快樂。
當然,因為成功是需要勇氣的,快樂也是需要勇氣的。這個真的很難。為什么呢?
你可以問問你自己:我的父母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嗎?他們自我實現了嗎?他們真的開心快樂嗎?他們是在享受人生嗎?抑或是,他們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甚至郁郁不得志;他們正在經歷某種程度的苦難?他們無法真正的開心快樂起來?
你可以看著你父母在受苦,自己卻開心快樂成功幸福嗎?
你不可以。
所以,自我否定幫助你和他們在一起。陪他們受苦,感受他們的感受,承擔屬于他們的責任。
當然,父母本身也會抓住你,不讓你離開他們。這就是共生,未分化的情形。我們無法自由的做自己,是因為,我們和父母還捆綁在一起。
所以,真正的自我接納和包容,本身就是遠離父母的舉動。因為,你將不再需要他們,也可以過得很好。
而自我否定把你拉回他們的身邊,從而防御了真正的長大。
當然,自我否定如果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是完全沒問題的。因為我們需要向內的攻擊性來做自我反省和沉淀,由此產生出智慧,讓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
過多的攻擊性向內會造成一些問題,這樣的人反而應該鼓勵他們發發火,罵罵人,摔摔東西(便宜點的哈)。把攻擊性適當的轉向外部一些,加以平衡一些。
——by 九芒星 隨風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