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是一位嚴厲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手握戒尺,時刻都在監督周圍的世界。1號性格者把這種強大的內在評判聲音看做更高層面的自己,一種超越日常思想的思想。一個沒有秩序、沒有是非、沒有規矩和尺度的世界是1號不能容忍的,不能接受的。一旦與他們內心堅持的原則發生了沖突,他就忍不住要批評、要改革、要完善。在他們看來,原則就是原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指導我們生活、指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誰也不能逾越。同時,他們自己的道德優越感又很高,所以對別人不禮貌、不誠信的行為會進行指責。假如在公交車上,有人不給孕婦、老人讓座,他會進行批評、教育。在別人看來,他是多管閑事,他卻認為不讓座的人素質太低了,連起碼的做人的道德都沒有。
魯迅是典型的1號,愛批判。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年輕的時候,他立志尋求救國救民的思想,東渡日本學習醫學。因為在那個時代,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不太好,被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魯迅認為,救國莫過于先強健國民的體魄。這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甲午戰敗、戊戌變法失敗、義和團運動遭到鎮壓,列強欺凌,中華民族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1號看到環境變差、形勢不好的時候,就會站出來,尋找改革的方法。
當然,這里的“改革”,指的是改變,包括改良和革命,目的就是將不好的改好,把有問題和漏洞的改正和完善起來。在環境好的時候,在沒有問題的時候,1號不一定會成為批判者,因為情況已經很好了,沒有可以批評的地方。這個時候,1號會成為一個敬業的執行者,甚至監督別人執行,發現不對的地方,他還會指出來。
我們都知道,魯迅后來棄醫從文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有一次在學校上課,他看到了一部關于日俄戰爭的時事片:一個中國人被當做俄國的間諜被日本人給抓住了,綁在柱子上,要被殺頭。旁邊圍著許多中國人,像看馬戲一樣,非常冷漠,非常麻木。這件事使魯迅意識到:光有健康的體魄,是救不了國家和民族的,要想挽救積貧積弱的國家,必須提高民族的素質,而提高素質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文藝。所以,后來魯迅一直用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和民族劣根性來表達自己的一腔熱忱。
《吶喊》是他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集,那是他憤怒的火山大爆發。小說集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
- 展開全文
1號是一位嚴厲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手握戒尺,時刻都在監督周圍的世界。1號性格者把這種強大的內在評判聲音看做更高層面的自己,一種超越日常思想的思想。一個沒有秩序、沒有是非、沒有規矩和尺度的世界是1號不能容忍的,不能接受的。一旦與他們內心堅持的原則發生了沖突,他就忍不住要批評、要改革、要完善。在他們看來,原則就是原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指導我們生活、指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誰也不能逾越。同時,他們自己的道德優越感又很高,所以對別人不禮貌、不誠信的行為會進行指責。假如在公交車上,有人不給孕婦、老人讓座,他會進行批評、教育。在別人看來,他是多管閑事,他卻認為不讓座的人素質太低了,連起碼的做人的道德都沒有。
魯迅是典型的1號,愛批判。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年輕的時候,他立志尋求救國救民的思想,東渡日本學習醫學。因為在那個時代,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不太好,被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魯迅認為,救國莫過于先強健國民的體魄。這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甲午戰敗、戊戌變法失敗、義和團運動遭到鎮壓,列強欺凌,中華民族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1號看到環境變差、形勢不好的時候,就會站出來,尋找改革的方法。
當然,這里的“改革”,指的是改變,包括改良和革命,目的就是將不好的改好,把有問題和漏洞的改正和完善起來。在環境好的時候,在沒有問題的時候,1號不一定會成為批判者,因為情況已經很好了,沒有可以批評的地方。這個時候,1號會成為一個敬業的執行者,甚至監督別人執行,發現不對的地方,他還會指出來。
我們都知道,魯迅后來棄醫從文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有一次在學校上課,他看到了一部關于日俄戰爭的時事片:一個中國人被當做俄國的間諜被日本人給抓住了,綁在柱子上,要被殺頭。旁邊圍著許多中國人,像看馬戲一樣,非常冷漠,非常麻木。這件事使魯迅意識到:光有健康的體魄,是救不了國家和民族的,要想挽救積貧積弱的國家,必須提高民族的素質,而提高素質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文藝。所以,后來魯迅一直用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和民族劣根性來表達自己的一腔熱忱。
《吶喊》是他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集,那是他憤怒的火山大爆發。小說集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