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型是如何形成的?
九型人格理論認為,副型是由于幼年時期(一般是0-3歲)的創傷造成的,所以一般來說,副型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最為艱辛、最為缺失的那部分,也是成年后也是我們最容易關注和追求的部分,它出現頻次最多,我們待著也最舒服。
① 0-1歲,開始出現自保的本能。
自保副型在0-1歲形成,并且與媽媽及扮演媽媽角色的主要撫養者有關。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要吃的飽,穿得暖。這些是屬于人的本能的。小寶寶一出生餓了就會哭,它會做一些事情令自己存活下來。比如:第一天來到這個課時會四周看一下,再找一個比較好的位置。然后環顧一下哪里有東西吃、有水喝等。
而在0-1歲的時候,我們要完全仰仗媽媽或其他主要撫養者,還沒有真正的獨立,只有母嬰聯合體。
若在這個時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肢體接觸、情感連接較少,孩子沒有從母親那里獲得足夠的愛與滋養,孩子成年后在自我保存部分就會有些障礙,他們會散發出一種焦慮。
自保副型就在這時候開始出現。
② 1-2歲,開始出現一對一的本能。
此時我們開始學著去走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試著與媽媽或主要撫養者分離,但又不能完全離開媽媽。我們在這個階段開始去體驗“我”是我自己,但“我”同時需要媽媽的關愛。
在這個時候,渴望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被看到、被愛。一對一的愛就是一個人能夠見證到另一個人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有種很奇妙的連接。
如果此時父母給予孩子作為獨立人的關注度與愛不夠,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③ 2-3歲,開始出現社交的本能。
社交本能會在生命第三年的時候呈現出來,與爸爸有關,爸爸代表著世界更廣闊的門戶。
孩子在這個時候意識到這個家庭中除了自己和媽媽還有其他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兄弟姐妹。
孩子希望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父親需要跟孩子主動連接,接納他們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父親與孩子關系融洽與否會影響到孩子以后與他人的交往和關系。
④ 三種副型之間的關系及發展次序
副型作為一種本能,一個人的核心副型只會有一個,而且一生都不會改變,但在不同時期和階段、不同境遇下,一個人投放在這三個方面的時間、精力和行為的比例不同。
副型的確認是根據一個人一生整體上在自我、一對一及社交三個方面投入及關注的程度。
一個社交副型的人面對生活所迫,在一個階段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自保上,但并不代表了他的副型產生了變化。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需要的不同三種副型行為的比例也會有所差異。
比如,在物質條件不是充足的條件下,即便是一對一的人在自我保存行為方面也會投注很多的精力;而底層的需要獲得滿足后,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會發展出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社會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時社交行為的比例又會相應地增加。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三個副型,只不過每種副型所占的比例不同,一般有一種或兩種所占的比例比較大。
按照需要層次理論,自我保存、社交、一對一三種副型的發展是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注意:這是副型的發展順序,而不是形成順序。)
最先發展的是自我保存,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當生存需求滿足后,人們便會萌發與人交往的欲望,以滿足社交需求。
當物質條件得到滿足,人際關系打通后,一對一才開始發展。
- 展開全文
副型是如何形成的?
九型人格理論認為,副型是由于幼年時期(一般是0-3歲)的創傷造成的,所以一般來說,副型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最為艱辛、最為缺失的那部分,也是成年后也是我們最容易關注和追求的部分,它出現頻次最多,我們待著也最舒服。
① 0-1歲,開始出現自保的本能。
自保副型在0-1歲形成,并且與媽媽及扮演媽媽角色的主要撫養者有關。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要吃的飽,穿得暖。這些是屬于人的本能的。小寶寶一出生餓了就會哭,它會做一些事情令自己存活下來。比如:第一天來到這個課時會四周看一下,再找一個比較好的位置。然后環顧一下哪里有東西吃、有水喝等。
而在0-1歲的時候,我們要完全仰仗媽媽或其他主要撫養者,還沒有真正的獨立,只有母嬰聯合體。
若在這個時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肢體接觸、情感連接較少,孩子沒有從母親那里獲得足夠的愛與滋養,孩子成年后在自我保存部分就會有些障礙,他們會散發出一種焦慮。
自保副型就在這時候開始出現。
② 1-2歲,開始出現一對一的本能。
此時我們開始學著去走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試著與媽媽或主要撫養者分離,但又不能完全離開媽媽。我們在這個階段開始去體驗“我”是我自己,但“我”同時需要媽媽的關愛。
在這個時候,渴望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被看到、被愛。一對一的愛就是一個人能夠見證到另一個人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有種很奇妙的連接。
如果此時父母給予孩子作為獨立人的關注度與愛不夠,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③ 2-3歲,開始出現社交的本能。
社交本能會在生命第三年的時候呈現出來,與爸爸有關,爸爸代表著世界更廣闊的門戶。
孩子在這個時候意識到這個家庭中除了自己和媽媽還有其他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兄弟姐妹。
孩子希望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父親需要跟孩子主動連接,接納他們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父親與孩子關系融洽與否會影響到孩子以后與他人的交往和關系。
④ 三種副型之間的關系及發展次序
副型作為一種本能,一個人的核心副型只會有一個,而且一生都不會改變,但在不同時期和階段、不同境遇下,一個人投放在這三個方面的時間、精力和行為的比例不同。
副型的確認是根據一個人一生整體上在自我、一對一及社交三個方面投入及關注的程度。
一個社交副型的人面對生活所迫,在一個階段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自保上,但并不代表了他的副型產生了變化。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需要的不同三種副型行為的比例也會有所差異。
比如,在物質條件不是充足的條件下,即便是一對一的人在自我保存行為方面也會投注很多的精力;而底層的需要獲得滿足后,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會發展出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社會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時社交行為的比例又會相應地增加。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三個副型,只不過每種副型所占的比例不同,一般有一種或兩種所占的比例比較大。
按照需要層次理論,自我保存、社交、一對一三種副型的發展是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注意:這是副型的發展順序,而不是形成順序。)
最先發展的是自我保存,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當生存需求滿足后,人們便會萌發與人交往的欲望,以滿足社交需求。
當物質條件得到滿足,人際關系打通后,一對一才開始發展。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