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 型
副型,聽起來會讓人誤以為是九型中不太重要的部分,其實不然。副型是了解及應用九型人格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九型人格的每個型號都對應著三個基本的副型。
主型描述出我們內在的傾向及性格結構,揭示了我們的性格是如何運作的。
而副型則更為精確地描述了我們在這個世間會朝向哪里行走,什么對于自己更重要,什么才是生命的意義。
對副型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揭開情緒習性是如何呈現的,如何被釋放和再創造的。
副型的類別
副型分為三種,分別是自我保存、一對一、社交。
1自我保存
關于的是我們對物質供給及安全的需求,包含食物、庇護所、溫暖及家庭關系。
自保的人無論是哪個型號,都可以描述為溫暖,家庭般的溫暖,他們希望跟周遭的人有一個溫暖的關系。
自保的人傾向肩并肩,會一起面對一個活動,比如好好做一頓飯,關注家庭、孩子。
自我保存型的朋友關注和需要:
安全感/生存保障
追求并積累保存生活所需的一切資源(如房產、衣服、食品、汽車、存款、知識、人脈、婚姻、孩子等)
為家庭及家人提供物質和照顧
實干/樸實/節儉
在工作層面注重實際的結果和效益
他們就像老虎、豹、蜘蛛、日本猿等獨居動物。
他們更看重“我們有能力掙錢”,活在這個社會上的種種能力。自保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所追求的點都是“我得到了什么”。
2一對一
關于的是我們的性欲、親密關系、親近朋友及我們體內的生命活力。
一對一的形容詞為熱烈。他們的情感更為濃烈,有些時候看他的眼神就能感受到那種濃度。不過,在能量管理上,他們要么是很濃烈的連接,要么不連接。
一對一型的朋友關注和需要:
依存感/情感陪伴
喜歡和個人建立長遠關系
理解和體諒他人情感需要
理想化/對人的探索感興趣
在工作層面注重情感關系及個人感受
他們對一對一關系的看重跟鳥類中的天鵝很像。
一對一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一對一對象上。社交的人有很大的包容性,接納度高;而一對一的人標準就比較多。
3社交
關于的是我們的歸屬感、成為團體及更大社群一員的需要。它與我們參與一個有組織的社會架構有關。
社交跟反社交是銅板兩面。社交副型不是你有多少朋友,更準確地說是社交框架的副型,就是我們在這個框架里面的位置。社交副型會喜歡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可以彼此看得到,確保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
社交型的朋友關注和需要:
歸屬感/聲望/地位/話語權
熱衷參與各種社團并承擔職務
熱衷參與或組織各種聚會等社交活動
容易結交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
在工作層面追求社會意義的責任及使命感
他們這種對人群的渴望,就跟蜜蜂、螞蟻、藍鯨、羚羊、老鼠、黑猩猩、企鵝等群居性動物。
歸屬感的背后是認同感。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認同,但社交的人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社交的人來到一個團體里面希望被這個團體的接納,他們能夠同時關注到很多人的需要,這樣便可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副型的形成
1
自我保存形成于生命的第一年,與媽媽及扮演媽媽角色的主要撫養者有關。
在生命的第一年,我們要完全仰仗媽媽或其他主要撫養者,還沒有真正的獨立,只有母嬰聯合體。
若在這個時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肢體接觸、情感連接較少,孩子沒有從母親那里獲得足夠的愛與滋養,孩子成年后在自我保存部分就會有些障礙,他們會散發出一種焦慮。
但也并不是說母親跟孩子多有身體接觸,孩子自保的幾率會小一些。
2
一對一的本能形成于生命的第二年。
此時我們開始學著去走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試著與媽媽或主要撫養者分離,但又不能完全離開媽媽。我們在這個階段開始去體驗“我”是我自己,但“我”同時需要媽媽的關愛。
在這個時候,渴望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被看到、被愛。一對一的愛就是一個人能夠見證到另一個人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有種很奇妙的連接。
如果此時父母給予孩子作為獨立人的關注度與愛不夠,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3
社交本能會在生命第三年的時候呈現出來,與爸爸有關,爸爸代表著世界更廣闊的門戶。
孩子在這個時候意識到這個家庭中除了自己和媽媽還有其他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兄弟姐妹。
孩子希望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父親需要跟孩子主動連接,接納他們作為家庭中的一員。
父親與孩子關系融洽與否會影響到孩子以后與他人的交往和關系。
三種副型認知的誤區
社交型的人就是不停地應酬,難以獨處。
社交型的人雖然喜歡與人打交道,但不代表他們每時每刻都活在人群中。只是在人多的時候表現得更活躍,狀態更好。
一對一型的人不注重物質。
一對一的人雖然非常注重愛情,但不代表他們就不看重物質。若連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都沒有得到滿足,他們也會呈現出自保的一面。
自我保存型的人不注重外表。
相較于另外兩種副型,自我保存型的人更看重物質,但不代表他們就忽略了自身的形象,只是他們對形象的在意程度不如一對一型的人那般強烈。當處于情感關系中時,他們也會呈現出一對一的一面。
副型辨別方法
簡單區分三種副型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幾個方面:
【關注/需要】
自保:安全感/生存保障;
一對一:依存感/情感陪伴;
社交:歸屬感/ 聲望、地位/話語權。
【氣質】
社交的人較為外放;
一對一的人比較安靜;
自保的人溫暖。
【接納度】
自保的人不迎不拒;
一對一的人大多時候是拒的;
社交的人是迎上去。
【負擔】
自保的人為利所累(實際的利益與軟實力);
一對一的人為情所困;
社交的人為名所擾。
覺察副型需要注意的點
1. 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副型的三種基本形式,只是在行為層面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罷了。
2. 在應對不同的生活情景時,其中一種副型行為便會變得更為顯著。
3. 某些求生存行為是共有的,而非個別性格型號獨有的。
4. 三種求生存的行為是有一定的發展順序的。在成長歷程中,自我保護發展得最早,然后是社交,最后便是一對一。
副型是否會改變
副型的確認是根據一個人一生整體上在自我、一對一及社交三個方面投入及關注的程度。
副型作為一種本能,一個人的核心副型只會有一個,而且一生都不會改變,但在不同時期和階段、不同境遇下,一個人投放在這三個方面的時間、精力和行為的比例不同。
一個社交副型的人面對生活所迫,在一個階段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自保上,但并不代表了他的副型產生了變化。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需要的不同三種副型行為的比例也會有所差異。
比如,在物質條件不是充足的條件下,即便是一對一的人在自我保存行為方面也會投注很多的精力;
而底層的需要獲得滿足后,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會發展出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社會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時社交行為的比例又會相應地增加。
各型號的三種副型及意義
1完美型
當完美型內在的憤怒非常強烈的時候就會通過副型表達,這個時候副型的活動或者本能會有一種緊繃的或者憤怒的特質。
自我保存:焦慮。
一對一:嫉妒心。
社交:適應不良。
2助人型
助人型覺察驕傲是如何在副型里面體現出來,因為在那個地方會出現問題。
自我保存:特權(養育者)
一對一:誘惑/進攻性(愛人)
社交:野心(大使)
3成就型
成就型的人在更深的層次上知道自己是誰,副型的活動就變成了真實的自己的表達,而不是對形象的輔助。
自我保存:安全感。
一對一:男性/女性形象。
社交:聲譽/威望。
4浪漫型
他們需要尋找一份真實的連接,這個就變成了有一份追尋,這個追尋會在三種副型上表達、釋放。
自我保存:膽大妄為(富創意的個人主義者)
一對一:競爭(戲劇化的人)
社交:羞愧/榮譽(嚴苛評論員)
5理智型
理智型的人通過副型釋放恐懼的情緒習性。
自我保存:城堡守護者
一對一:秘密特工
社交:圖騰/象微(教授)
6忠誠型
忠誠型的人,情緒習性會通過三種副型的活動散發出來。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6號有可能在副型上過多地創造一種安全和保障。
自我保存:溫暖(家庭忠誠者)
一對一:力量與美(戰士)
社交:責任感(社會守護者)
7快樂型
通常快樂型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恐懼,但他們在對自己做功夫,向內向下走的時候確實能接觸到恐懼。
自我保存:家人(美食者)
一對一:魅惑/迷人的(冒險者)
社交:限制/犧牲(社會夢想家)
8領導型
領導型的憤怒這種情緒習性在副型的種種活動中呈現出來。
自我保存:滿意的生存(求生者)
一對一:掌控/投降(指揮官)
社交:友誼/社會事務(團隊領導者)
9和平型
和平型的人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習性,找到型號的工作點。
自我保存:喜好(收藏者)
一對一:融合(尋找者)
社交:參與(社群的恩人)
副型的重要性
了解主型號,我們便了解了自己 60 %,而了解了副型便又了解了自己 35 %。對副型的認知同樣是一個自我覺察的過程,萬不能小覷副型的作用。
如果只是學習了九個主型,我們能了解到的是每個型號靈性層面的深層價值觀和動機。
而副型是指我們生活的重點,也就是我們作為一個活著的生物,一輩子的注意力焦點投放在哪里。
當靈性與生物學交會,副型的學習將有助我們個性化的發生過程的參與,及自我框架的突破。同時它也支持我們尊重個人及他人的生命故事。
- 展開全文
副 型
副型,聽起來會讓人誤以為是九型中不太重要的部分,其實不然。副型是了解及應用九型人格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九型人格的每個型號都對應著三個基本的副型。
主型描述出我們內在的傾向及性格結構,揭示了我們的性格是如何運作的。
而副型則更為精確地描述了我們在這個世間會朝向哪里行走,什么對于自己更重要,什么才是生命的意義。
對副型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揭開情緒習性是如何呈現的,如何被釋放和再創造的。
副型的類別
副型分為三種,分別是自我保存、一對一、社交。
1自我保存
關于的是我們對物質供給及安全的需求,包含食物、庇護所、溫暖及家庭關系。
自保的人無論是哪個型號,都可以描述為溫暖,家庭般的溫暖,他們希望跟周遭的人有一個溫暖的關系。
自保的人傾向肩并肩,會一起面對一個活動,比如好好做一頓飯,關注家庭、孩子。
自我保存型的朋友關注和需要:
安全感/生存保障
追求并積累保存生活所需的一切資源(如房產、衣服、食品、汽車、存款、知識、人脈、婚姻、孩子等)
為家庭及家人提供物質和照顧
實干/樸實/節儉
在工作層面注重實際的結果和效益
他們就像老虎、豹、蜘蛛、日本猿等獨居動物。
他們更看重“我們有能力掙錢”,活在這個社會上的種種能力。自保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所追求的點都是“我得到了什么”。
2一對一
關于的是我們的性欲、親密關系、親近朋友及我們體內的生命活力。
一對一的形容詞為熱烈。他們的情感更為濃烈,有些時候看他的眼神就能感受到那種濃度。不過,在能量管理上,他們要么是很濃烈的連接,要么不連接。
一對一型的朋友關注和需要:
依存感/情感陪伴
喜歡和個人建立長遠關系
理解和體諒他人情感需要
理想化/對人的探索感興趣
在工作層面注重情感關系及個人感受
他們對一對一關系的看重跟鳥類中的天鵝很像。
一對一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一對一對象上。社交的人有很大的包容性,接納度高;而一對一的人標準就比較多。
3社交
關于的是我們的歸屬感、成為團體及更大社群一員的需要。它與我們參與一個有組織的社會架構有關。
社交跟反社交是銅板兩面。社交副型不是你有多少朋友,更準確地說是社交框架的副型,就是我們在這個框架里面的位置。社交副型會喜歡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可以彼此看得到,確保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
社交型的朋友關注和需要:
歸屬感/聲望/地位/話語權
熱衷參與各種社團并承擔職務
熱衷參與或組織各種聚會等社交活動
容易結交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
在工作層面追求社會意義的責任及使命感
他們這種對人群的渴望,就跟蜜蜂、螞蟻、藍鯨、羚羊、老鼠、黑猩猩、企鵝等群居性動物。
歸屬感的背后是認同感。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認同,但社交的人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社交的人來到一個團體里面希望被這個團體的接納,他們能夠同時關注到很多人的需要,這樣便可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副型的形成
1
自我保存形成于生命的第一年,與媽媽及扮演媽媽角色的主要撫養者有關。
在生命的第一年,我們要完全仰仗媽媽或其他主要撫養者,還沒有真正的獨立,只有母嬰聯合體。
若在這個時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肢體接觸、情感連接較少,孩子沒有從母親那里獲得足夠的愛與滋養,孩子成年后在自我保存部分就會有些障礙,他們會散發出一種焦慮。
但也并不是說母親跟孩子多有身體接觸,孩子自保的幾率會小一些。
2
一對一的本能形成于生命的第二年。
此時我們開始學著去走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試著與媽媽或主要撫養者分離,但又不能完全離開媽媽。我們在這個階段開始去體驗“我”是我自己,但“我”同時需要媽媽的關愛。
在這個時候,渴望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被看到、被愛。一對一的愛就是一個人能夠見證到另一個人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有種很奇妙的連接。
如果此時父母給予孩子作為獨立人的關注度與愛不夠,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3
社交本能會在生命第三年的時候呈現出來,與爸爸有關,爸爸代表著世界更廣闊的門戶。
孩子在這個時候意識到這個家庭中除了自己和媽媽還有其他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兄弟姐妹。
孩子希望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父親需要跟孩子主動連接,接納他們作為家庭中的一員。
父親與孩子關系融洽與否會影響到孩子以后與他人的交往和關系。
三種副型認知的誤區
社交型的人就是不停地應酬,難以獨處。
社交型的人雖然喜歡與人打交道,但不代表他們每時每刻都活在人群中。只是在人多的時候表現得更活躍,狀態更好。
一對一型的人不注重物質。
一對一的人雖然非常注重愛情,但不代表他們就不看重物質。若連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都沒有得到滿足,他們也會呈現出自保的一面。
自我保存型的人不注重外表。
相較于另外兩種副型,自我保存型的人更看重物質,但不代表他們就忽略了自身的形象,只是他們對形象的在意程度不如一對一型的人那般強烈。當處于情感關系中時,他們也會呈現出一對一的一面。
副型辨別方法
簡單區分三種副型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幾個方面:
【關注/需要】
自保:安全感/生存保障;
一對一:依存感/情感陪伴;
社交:歸屬感/ 聲望、地位/話語權。
【氣質】
社交的人較為外放;
一對一的人比較安靜;
自保的人溫暖。
【接納度】
自保的人不迎不拒;
一對一的人大多時候是拒的;
社交的人是迎上去。
【負擔】
自保的人為利所累(實際的利益與軟實力);
一對一的人為情所困;
社交的人為名所擾。
覺察副型需要注意的點
1. 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副型的三種基本形式,只是在行為層面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罷了。
2. 在應對不同的生活情景時,其中一種副型行為便會變得更為顯著。
3. 某些求生存行為是共有的,而非個別性格型號獨有的。
4. 三種求生存的行為是有一定的發展順序的。在成長歷程中,自我保護發展得最早,然后是社交,最后便是一對一。
副型是否會改變
副型的確認是根據一個人一生整體上在自我、一對一及社交三個方面投入及關注的程度。
副型作為一種本能,一個人的核心副型只會有一個,而且一生都不會改變,但在不同時期和階段、不同境遇下,一個人投放在這三個方面的時間、精力和行為的比例不同。
一個社交副型的人面對生活所迫,在一個階段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自保上,但并不代表了他的副型產生了變化。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需要的不同三種副型行為的比例也會有所差異。
比如,在物質條件不是充足的條件下,即便是一對一的人在自我保存行為方面也會投注很多的精力;
而底層的需要獲得滿足后,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會發展出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社會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時社交行為的比例又會相應地增加。
各型號的三種副型及意義
1完美型
當完美型內在的憤怒非常強烈的時候就會通過副型表達,這個時候副型的活動或者本能會有一種緊繃的或者憤怒的特質。
自我保存:焦慮。
一對一:嫉妒心。
社交:適應不良。
2助人型
助人型覺察驕傲是如何在副型里面體現出來,因為在那個地方會出現問題。
自我保存:特權(養育者)
一對一:誘惑/進攻性(愛人)
社交:野心(大使)
3成就型
成就型的人在更深的層次上知道自己是誰,副型的活動就變成了真實的自己的表達,而不是對形象的輔助。
自我保存:安全感。
一對一:男性/女性形象。
社交:聲譽/威望。
4浪漫型
他們需要尋找一份真實的連接,這個就變成了有一份追尋,這個追尋會在三種副型上表達、釋放。
自我保存:膽大妄為(富創意的個人主義者)
一對一:競爭(戲劇化的人)
社交:羞愧/榮譽(嚴苛評論員)
5理智型
理智型的人通過副型釋放恐懼的情緒習性。
自我保存:城堡守護者
一對一:秘密特工
社交:圖騰/象微(教授)
6忠誠型
忠誠型的人,情緒習性會通過三種副型的活動散發出來。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6號有可能在副型上過多地創造一種安全和保障。
自我保存:溫暖(家庭忠誠者)
一對一:力量與美(戰士)
社交:責任感(社會守護者)
7快樂型
通常快樂型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恐懼,但他們在對自己做功夫,向內向下走的時候確實能接觸到恐懼。
自我保存:家人(美食者)
一對一:魅惑/迷人的(冒險者)
社交:限制/犧牲(社會夢想家)
8領導型
領導型的憤怒這種情緒習性在副型的種種活動中呈現出來。
自我保存:滿意的生存(求生者)
一對一:掌控/投降(指揮官)
社交:友誼/社會事務(團隊領導者)
9和平型
和平型的人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習性,找到型號的工作點。
自我保存:喜好(收藏者)
一對一:融合(尋找者)
社交:參與(社群的恩人)
副型的重要性
了解主型號,我們便了解了自己 60 %,而了解了副型便又了解了自己 35 %。對副型的認知同樣是一個自我覺察的過程,萬不能小覷副型的作用。
如果只是學習了九個主型,我們能了解到的是每個型號靈性層面的深層價值觀和動機。
而副型是指我們生活的重點,也就是我們作為一個活著的生物,一輩子的注意力焦點投放在哪里。
當靈性與生物學交會,副型的學習將有助我們個性化的發生過程的參與,及自我框架的突破。同時它也支持我們尊重個人及他人的生命故事。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