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也意識到了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在選擇職業時,人們越來越重視選擇適合自己 個性的工作,人們不再單純受利益的驅使,而是兼顧人生的快樂、夢想的實現;在婚戀家庭中,青年 男女也開始學習認識自己,尋覓與自己更加默契的伴侶。因此,星座、生肖等各種認識自己的工具 方法開始層出不窮,讓人們眼花繚亂。可是在不停地測試與研究中,人們是否真的認識了自己? 而這些測試對人的發展又是否起到了作用呢?
事實上,巴納姆效應告訴大家,通過這些渠道人們并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巴納姆效應是心 理學家伯倫特•福勒于1948年通過試驗發現的,他說:“每個人都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且一般性 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而這個效 應的命名則來源于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廣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 字。他曾經評價自己的表演:“我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 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這說明很多人都在不經意間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認識自己,長此以往,人們還是未能撥開云霧,看清自己。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能夠成為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與他的勤奮和 智慧是分不開的,然而這一切更離不開他對自我認識的改變。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十分貪 玩的孩子,隨著時間的流逝,母親對這樣的他感到惶惶不安,但母親又不知道怎么使愛因斯坦 認識過錯從而改變自己,而愛因斯坦的真正轉變是在他16歲時。那是一個秋天的上午,父親 攔住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給他講了個故事。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改變了愛 因斯坦的人生方向。
父親說:“昨天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南邊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面 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爬上去了, 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和臉上都是黑灰,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此時,小愛因斯坦打斷父親的話,興奮地說:“爸爸,你身上沒有,但你的臉上一定有 灰吧? ”父親摸了摸愛因斯坦的頭繼續微笑著說:“是的,我也是這么想的,我看到你杰克大叔的 模樣,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 克大叔呢,他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干凈凈的,只草草地洗了洗 手就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聽到這里,愛因斯坦忍不住大笑起來。可是這時,父親突然嚴肅起來,他對愛因斯坦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
的確如此,從愛因斯坦的故事中,人們不禁會想起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如剛用完餐 時,我們會看看對方的嘴巴有沒有被弄臟,如果是臟的我們也會不自覺地檢視自己;如果對方是 干凈的,我們就感覺自己也是干凈的。在人生的發展道路上,人們也總喜歡找些參照物,這樣一 來,人們就會隨著外界參照物的變化而變化了。人們在認識自己的時候一定要防止巴納姆效 應,也就是不能輕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心理暗示,不能認為那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就是自己的。
例如,有一段對一個人的人格描述是這樣寫的: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 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 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但是內心卻焦躁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 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受別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 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 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抱負與理想往往很不現實。
上面所描述的,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每個人都會覺得這種描述很適合自 己,其實這就是人的一種心理暗示。而很多占星術都是利用了人的這種心理,即巴納姆效應來達 到欺騙人的目的。他們經常用一些籠統的、無關痛癢的話來影響人們的心理,如“你這個人非常有 前途,只要你能夠克服弱點,堅持一下就能成功”等。而他們是否能夠成功則是靠概率了,他們總會有50%的勝算,所以才出現了有時算得準有時算得不準的說法。

由此看來,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就要極力避免巴納姆效應。如果我們的參照物選對了, 或許對我們認識自己有積極影響,但若是得到了錯誤的暗示,則會使人們后悔莫及。所以人們在 認識自我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其中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第一,要堅持面對自己。無論是哪種人格都必須要面對自己,這是認識自己的開始。逃避自 己就會離自己越來越遠,有很多人因為不自信而將自己隱藏起來,從來不敢正視自己,所以在掩蓋 缺點的同時,也一起葬送了自己的優點。
第二,要做到事事多觀察。即要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學會從多個人眼中看到自己。一般來說, 一個人的看法可能只代表了個人的情感因素,但是多數人的看法則相對比較客觀。而且人們通過 高深的洞察力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做出中肯的評價。
第三,與別人比較的時候,做到客觀。要選擇條件與自己相當的人,如果選人格反差很大的 人,那只能是自討苦吃。
第四,要做到經常反省,在事業的成功與失敗間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 展開全文
如今,很多人也意識到了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在選擇職業時,人們越來越重視選擇適合自己 個性的工作,人們不再單純受利益的驅使,而是兼顧人生的快樂、夢想的實現;在婚戀家庭中,青年 男女也開始學習認識自己,尋覓與自己更加默契的伴侶。因此,星座、生肖等各種認識自己的工具 方法開始層出不窮,讓人們眼花繚亂。可是在不停地測試與研究中,人們是否真的認識了自己? 而這些測試對人的發展又是否起到了作用呢?
事實上,巴納姆效應告訴大家,通過這些渠道人們并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巴納姆效應是心 理學家伯倫特•福勒于1948年通過試驗發現的,他說:“每個人都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且一般性 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而這個效 應的命名則來源于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廣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 字。他曾經評價自己的表演:“我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 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這說明很多人都在不經意間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認識自己,長此以往,人們還是未能撥開云霧,看清自己。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能夠成為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與他的勤奮和 智慧是分不開的,然而這一切更離不開他對自我認識的改變。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十分貪 玩的孩子,隨著時間的流逝,母親對這樣的他感到惶惶不安,但母親又不知道怎么使愛因斯坦 認識過錯從而改變自己,而愛因斯坦的真正轉變是在他16歲時。那是一個秋天的上午,父親 攔住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給他講了個故事。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改變了愛 因斯坦的人生方向。
父親說:“昨天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南邊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面 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爬上去了, 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和臉上都是黑灰,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此時,小愛因斯坦打斷父親的話,興奮地說:“爸爸,你身上沒有,但你的臉上一定有 灰吧? ”父親摸了摸愛因斯坦的頭繼續微笑著說:“是的,我也是這么想的,我看到你杰克大叔的 模樣,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 克大叔呢,他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干凈凈的,只草草地洗了洗 手就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聽到這里,愛因斯坦忍不住大笑起來。可是這時,父親突然嚴肅起來,他對愛因斯坦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
的確如此,從愛因斯坦的故事中,人們不禁會想起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如剛用完餐 時,我們會看看對方的嘴巴有沒有被弄臟,如果是臟的我們也會不自覺地檢視自己;如果對方是 干凈的,我們就感覺自己也是干凈的。在人生的發展道路上,人們也總喜歡找些參照物,這樣一 來,人們就會隨著外界參照物的變化而變化了。人們在認識自己的時候一定要防止巴納姆效 應,也就是不能輕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心理暗示,不能認為那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就是自己的。
例如,有一段對一個人的人格描述是這樣寫的: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 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 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但是內心卻焦躁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 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受別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 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 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抱負與理想往往很不現實。
上面所描述的,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每個人都會覺得這種描述很適合自 己,其實這就是人的一種心理暗示。而很多占星術都是利用了人的這種心理,即巴納姆效應來達 到欺騙人的目的。他們經常用一些籠統的、無關痛癢的話來影響人們的心理,如“你這個人非常有 前途,只要你能夠克服弱點,堅持一下就能成功”等。而他們是否能夠成功則是靠概率了,他們總會有50%的勝算,所以才出現了有時算得準有時算得不準的說法。

由此看來,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就要極力避免巴納姆效應。如果我們的參照物選對了, 或許對我們認識自己有積極影響,但若是得到了錯誤的暗示,則會使人們后悔莫及。所以人們在 認識自我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其中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第一,要堅持面對自己。無論是哪種人格都必須要面對自己,這是認識自己的開始。逃避自 己就會離自己越來越遠,有很多人因為不自信而將自己隱藏起來,從來不敢正視自己,所以在掩蓋 缺點的同時,也一起葬送了自己的優點。
第二,要做到事事多觀察。即要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學會從多個人眼中看到自己。一般來說, 一個人的看法可能只代表了個人的情感因素,但是多數人的看法則相對比較客觀。而且人們通過 高深的洞察力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做出中肯的評價。
第三,與別人比較的時候,做到客觀。要選擇條件與自己相當的人,如果選人格反差很大的 人,那只能是自討苦吃。
第四,要做到經常反省,在事業的成功與失敗間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