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所有二號助人型的朋友們!
1. 尊重人際界限,給他人留有空間,讓愛在彼此之間自然流動。
“愛”是神圣偉大的,助人為樂也是你內在可貴的美德,但盡管如此,你付出的同時仍需要尊重人際關系的界限,覺察你的出手“搭救”是否有越界之嫌?這真的是別人所需要的嗎?記住,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好意,給他人留有空間,有的人可能會更喜歡自己處理問題。當然,尊重你們之間的界限不是讓你不去幫助他人,故意抑制自己的情感,而是不要陷入他人的事物中忘了自己,尊重界限不會讓你失去他人,反而會讓這份愛更好地流動。覺察你對愛的不信任,和對“不被需要”的恐懼,倘若確信彼此的心已然成功連接,你又何須拼命朝他人靠近、靠近、再靠近呢?
2. 幫人不要太“無腦”和莽撞,理性權衡利害得失,做到“施與受的平衡”。
你在幫人時不要出手太快,不要不管不顧地沖上去,過于魯莽有可能“幫倒忙”,還有時候需要“收手”讓別人自己解決問題可能會讓他更舒服,但這不是說叫你任何情況下都要控制幫人的沖動,只是需要保持一份清醒,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同時,在幫人之前要把自己當他人,把他人當自己,用理性而清晰的思維權衡一下你和他人之間的明顯得失,這不是讓你變得“自私、精明”,而是唯有“施與受的平衡”才能確保彼此關系長久幸福。
3. 花點時間去獨處,和自己的真實感受在一起,坦誠面對自己助人背后的真實動機和需求。
當你覺得受傷、心痛的時候,不要急于繼續加倍付出以換取更多感激之情,別人再多的感情之情也無法治愈你的傷痛;同時,也不要急于自我封閉,切斷人際關系,成為自怨自艾的“心在滴血的圣徒”,花點時間去獨處,感受自己的真實感受,請不要回避你認為自己不太好的那部分,坦然、誠實地面對自己助人的背后動機和真正需求。記住,真正的愛是發自肺腑的自然流淌,里面沒有“犧牲”,更沒有“受害”。
4. 不要把你的價值建立在他人對你的喜歡上,企圖爭取所有人的心。
即使人民幣也未必每個人都喜歡,不要企圖用你的“愛之蜜劍”征服所有人的心,你總是用別人對你的態度牽動你的心,太在乎他人對你是否喜歡、感激,那真的太累了。其實,實實在在地為自己和他人做一些當下的好事就夠了,不要對那些尚未被你爭取到的人念念不忘或心懷怨憤。
5. 學會表達你的需要、感受與渴望,相信并看到他人對你的愛。
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般善解人意,但也絕非如你所想的那般“自私自利”、“忘恩負義”,學會表達你的需要、感受與渴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愛和情感的方式,可能由于性格不同,他們沒有你那么熱情洋溢,也不一定都能敏銳捕捉到你的需要,但請相信他們對你的愛,不要總是等待對方滿足你沒有說出口的需要,這樣會讓彼此失望,傷害彼此的關系,請看到他人也在用他們的方式在為你付出,你才能獲得一份心安,從而逐漸放下失望、憂傷、受害心理等情緒。
6. 更多關注“事”,不要因“人情”、“關系”影響了目標。
讓“事”歸“事”,“人”歸“人”,有時候是法度為先,重點是要把“事”辦妥,覺察自己的因人廢事,情感用事,留意你的“法外施恩”、“借花獻佛”對規章制度、公平及整體目標的破壞。
7 . 學會和他人互相依存,讓愛雙向流動,“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愛。
覺察你助人背后的那份“驕傲”——“我沒有需要,有需要的是別人”、“我就是可以滿足種種需要”、“我是付出者,你是接受者”,留意你為何不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如果你也表達需要,你擔心自己就和別人一樣了是嗎?你就沒有那個“高人一等”的驕傲資本了。其實,付出者并不比接受者更偉大,真正的愛是雙向流動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接受”哪有“付出”呢?學會在付出與接受的平衡和互動中流動,“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愛。
8. 了解你的需求,愛自己,你才會更了解別人的需求及真正愛別人。
一只無水的空杯是無法給人倒水的,所以你無法給別人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只有會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愛別人,請嘗試與自己親密相處,好好照顧自己,去發現自己有什么真正的興趣、感受、觀點、立場及理想?留意你常常將你自己的需要當作別人的需要,所以當你努力關心和滿足別人時,不妨去反思一下此時自己的需要是什么?當你越來越了解你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你就會更了解別人和別人的需求,唯有那個深感幸福、自我滿足及全然真誠的你,才能真正發出普照他人的“愛的陽光”!
9. 大大方方地接受感謝和贊美,告訴自己你是“值得”的!
謙卑和無私不需要刻意壓抑自己的需要和渴望,當你對自己說“我做的遠不夠,不值得被贊美”、“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不需要別人的感激”,覺察自己在壓抑什么,也許你會發現你內心是渴望贊美和感激的,那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接受贊美和感激呢?告訴自己“我是值得的!”,同時,也要留意過分的謙卑是追求“我必須無私偉大”的表現,這恰是另一種驕傲。
10. 覺察無意識的逢迎討好模式,連接內在感受,流露出真情實感。
覺察你總是不自覺地逢迎他人的需要、想法和渴望的傾向,當你開始奉承和討好他人的時候,覺察一下此時你的語氣和語調的變化,問問自己這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嗎?同時再問問自己你真正的需要、想法和渴望到底是什么?當你停止下意識地逢迎與討好他人,你就有機會連接到你內在的真實感受,就會對他人流露出一份真情實感,這比不真誠的逢迎與討好更能贏得他人的喜歡!
- 展開全文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二號助人型的朋友們!
1. 尊重人際界限,給他人留有空間,讓愛在彼此之間自然流動。
“愛”是神圣偉大的,助人為樂也是你內在可貴的美德,但盡管如此,你付出的同時仍需要尊重人際關系的界限,覺察你的出手“搭救”是否有越界之嫌?這真的是別人所需要的嗎?記住,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好意,給他人留有空間,有的人可能會更喜歡自己處理問題。當然,尊重你們之間的界限不是讓你不去幫助他人,故意抑制自己的情感,而是不要陷入他人的事物中忘了自己,尊重界限不會讓你失去他人,反而會讓這份愛更好地流動。覺察你對愛的不信任,和對“不被需要”的恐懼,倘若確信彼此的心已然成功連接,你又何須拼命朝他人靠近、靠近、再靠近呢?
2. 幫人不要太“無腦”和莽撞,理性權衡利害得失,做到“施與受的平衡”。
你在幫人時不要出手太快,不要不管不顧地沖上去,過于魯莽有可能“幫倒忙”,還有時候需要“收手”讓別人自己解決問題可能會讓他更舒服,但這不是說叫你任何情況下都要控制幫人的沖動,只是需要保持一份清醒,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同時,在幫人之前要把自己當他人,把他人當自己,用理性而清晰的思維權衡一下你和他人之間的明顯得失,這不是讓你變得“自私、精明”,而是唯有“施與受的平衡”才能確保彼此關系長久幸福。
3. 花點時間去獨處,和自己的真實感受在一起,坦誠面對自己助人背后的真實動機和需求。
當你覺得受傷、心痛的時候,不要急于繼續加倍付出以換取更多感激之情,別人再多的感情之情也無法治愈你的傷痛;同時,也不要急于自我封閉,切斷人際關系,成為自怨自艾的“心在滴血的圣徒”,花點時間去獨處,感受自己的真實感受,請不要回避你認為自己不太好的那部分,坦然、誠實地面對自己助人的背后動機和真正需求。記住,真正的愛是發自肺腑的自然流淌,里面沒有“犧牲”,更沒有“受害”。
4. 不要把你的價值建立在他人對你的喜歡上,企圖爭取所有人的心。
即使人民幣也未必每個人都喜歡,不要企圖用你的“愛之蜜劍”征服所有人的心,你總是用別人對你的態度牽動你的心,太在乎他人對你是否喜歡、感激,那真的太累了。其實,實實在在地為自己和他人做一些當下的好事就夠了,不要對那些尚未被你爭取到的人念念不忘或心懷怨憤。
5. 學會表達你的需要、感受與渴望,相信并看到他人對你的愛。
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般善解人意,但也絕非如你所想的那般“自私自利”、“忘恩負義”,學會表達你的需要、感受與渴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愛和情感的方式,可能由于性格不同,他們沒有你那么熱情洋溢,也不一定都能敏銳捕捉到你的需要,但請相信他們對你的愛,不要總是等待對方滿足你沒有說出口的需要,這樣會讓彼此失望,傷害彼此的關系,請看到他人也在用他們的方式在為你付出,你才能獲得一份心安,從而逐漸放下失望、憂傷、受害心理等情緒。
6. 更多關注“事”,不要因“人情”、“關系”影響了目標。
讓“事”歸“事”,“人”歸“人”,有時候是法度為先,重點是要把“事”辦妥,覺察自己的因人廢事,情感用事,留意你的“法外施恩”、“借花獻佛”對規章制度、公平及整體目標的破壞。
7 . 學會和他人互相依存,讓愛雙向流動,“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愛。
覺察你助人背后的那份“驕傲”——“我沒有需要,有需要的是別人”、“我就是可以滿足種種需要”、“我是付出者,你是接受者”,留意你為何不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如果你也表達需要,你擔心自己就和別人一樣了是嗎?你就沒有那個“高人一等”的驕傲資本了。其實,付出者并不比接受者更偉大,真正的愛是雙向流動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接受”哪有“付出”呢?學會在付出與接受的平衡和互動中流動,“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愛。
8. 了解你的需求,愛自己,你才會更了解別人的需求及真正愛別人。
一只無水的空杯是無法給人倒水的,所以你無法給別人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只有會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愛別人,請嘗試與自己親密相處,好好照顧自己,去發現自己有什么真正的興趣、感受、觀點、立場及理想?留意你常常將你自己的需要當作別人的需要,所以當你努力關心和滿足別人時,不妨去反思一下此時自己的需要是什么?當你越來越了解你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你就會更了解別人和別人的需求,唯有那個深感幸福、自我滿足及全然真誠的你,才能真正發出普照他人的“愛的陽光”!
9. 大大方方地接受感謝和贊美,告訴自己你是“值得”的!
謙卑和無私不需要刻意壓抑自己的需要和渴望,當你對自己說“我做的遠不夠,不值得被贊美”、“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不需要別人的感激”,覺察自己在壓抑什么,也許你會發現你內心是渴望贊美和感激的,那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接受贊美和感激呢?告訴自己“我是值得的!”,同時,也要留意過分的謙卑是追求“我必須無私偉大”的表現,這恰是另一種驕傲。
10. 覺察無意識的逢迎討好模式,連接內在感受,流露出真情實感。
覺察你總是不自覺地逢迎他人的需要、想法和渴望的傾向,當你開始奉承和討好他人的時候,覺察一下此時你的語氣和語調的變化,問問自己這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嗎?同時再問問自己你真正的需要、想法和渴望到底是什么?當你停止下意識地逢迎與討好他人,你就有機會連接到你內在的真實感受,就會對他人流露出一份真情實感,這比不真誠的逢迎與討好更能贏得他人的喜歡!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