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是神圣偉大的,助人為樂也是你內在可貴的美德,但盡管如此,你付出的同時仍需要尊重人際關系的界限,覺察你的出手“搭救”是否有越界之嫌?這真的是別人所需要的嗎?記住,給他人留有空間,尊重你們之間的界限并不會讓你失去他人,倘若心已連接,你又何須朝他人“靠近——靠近——再靠近”?
2 幫人時不要出手太快,不要不管不顧地沖上去,過于魯莽有可能“幫倒忙”,還有時候需要“收手”讓別人自己解決問題可能會讓他更舒服,但這不是說叫你任何情況下都要控制幫人的沖動,只是保持一份清醒,更有效地幫助。同時,在幫人之前要先把自己當他人,稍稍權衡一下你和他人之間的明顯得失,這不是讓你變得“自私精明”,而是唯有“施與受的平衡”才能確保彼此關系長久幸福。
3 當你覺得受傷、心痛的時候,不要急于繼續加倍付出以換取更多感激之情,也不要急于自我封閉,切斷人際關系,成為自怨自艾的“心在滴血的圣徒”,花點時間去獨處,覺察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動機,請不要回避你認為自己不太好的那部分,坦然、誠實地面對自己助人的背后動機和真正需求。記住,真正的愛是發自肺腑的自然流淌,里面沒有“犧牲”,更沒有“受害”。
4 即使人民幣也未必每個人都喜歡,不要企圖用你的“愛之蜜劍”征服所有人的心,你總是用別人對你的態度牽動你的心,太在乎他人對你是否喜歡、感激,那真的太累了。其實,實實在在地為自己和他人做一些當下的好事就夠了,不要對那些尚未被你爭取到的人念念不忘或心懷怨憤。
5 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般善解人意,但也絕非如你所想的那般“自私自利”、“忘恩負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愛和情感的方式,盡管這些方式沒有你那么熱情洋溢,但請相信他們的愛,唯有你看到他人也在用他們的方式在為你付出,你才能獲得一份心安,從而逐漸放下失望、憂傷、受害心理等情緒。
6 不要以為事事都是與人有關,讓“事”歸“事”,“人”歸“人”,有時候是法度為先,重點是要把“事”辦妥,覺察自己的因人廢事,情感用事,留意你的“法外施恩”、“借花獻佛”對規章制度、公平及整體目標的破壞。
7 覺察你助人背后的那份“驕傲”——“我就是可以滿足種種需要”、“我是付出者,你是接受者”, 留意你為何不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記住,付出者其實并不比接受者更偉大,真正的愛是雙向流動的,在付出與接受的平衡和互動中流動,沒有“接受”哪有“付出”呢?是“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愛。
8 一只無水的空杯是無法給人倒水的,所以你無法給別人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只有會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愛別人,請嘗試與自己親密相處,好好照顧自己,去發現自己有什么真正的興趣、感受、觀點、立場及理想?當你越來越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你就會更了解別人和別人的需求,唯有那個深感幸福、滿足及全然真誠的你,才能真正發出普照他人的“愛的陽光”!
- 展開全文
1 “愛”是神圣偉大的,助人為樂也是你內在可貴的美德,但盡管如此,你付出的同時仍需要尊重人際關系的界限,覺察你的出手“搭救”是否有越界之嫌?這真的是別人所需要的嗎?記住,給他人留有空間,尊重你們之間的界限并不會讓你失去他人,倘若心已連接,你又何須朝他人“靠近——靠近——再靠近”?
2 幫人時不要出手太快,不要不管不顧地沖上去,過于魯莽有可能“幫倒忙”,還有時候需要“收手”讓別人自己解決問題可能會讓他更舒服,但這不是說叫你任何情況下都要控制幫人的沖動,只是保持一份清醒,更有效地幫助。同時,在幫人之前要先把自己當他人,稍稍權衡一下你和他人之間的明顯得失,這不是讓你變得“自私精明”,而是唯有“施與受的平衡”才能確保彼此關系長久幸福。
3 當你覺得受傷、心痛的時候,不要急于繼續加倍付出以換取更多感激之情,也不要急于自我封閉,切斷人際關系,成為自怨自艾的“心在滴血的圣徒”,花點時間去獨處,覺察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動機,請不要回避你認為自己不太好的那部分,坦然、誠實地面對自己助人的背后動機和真正需求。記住,真正的愛是發自肺腑的自然流淌,里面沒有“犧牲”,更沒有“受害”。
4 即使人民幣也未必每個人都喜歡,不要企圖用你的“愛之蜜劍”征服所有人的心,你總是用別人對你的態度牽動你的心,太在乎他人對你是否喜歡、感激,那真的太累了。其實,實實在在地為自己和他人做一些當下的好事就夠了,不要對那些尚未被你爭取到的人念念不忘或心懷怨憤。
5 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般善解人意,但也絕非如你所想的那般“自私自利”、“忘恩負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愛和情感的方式,盡管這些方式沒有你那么熱情洋溢,但請相信他們的愛,唯有你看到他人也在用他們的方式在為你付出,你才能獲得一份心安,從而逐漸放下失望、憂傷、受害心理等情緒。
6 不要以為事事都是與人有關,讓“事”歸“事”,“人”歸“人”,有時候是法度為先,重點是要把“事”辦妥,覺察自己的因人廢事,情感用事,留意你的“法外施恩”、“借花獻佛”對規章制度、公平及整體目標的破壞。
7 覺察你助人背后的那份“驕傲”——“我就是可以滿足種種需要”、“我是付出者,你是接受者”, 留意你為何不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記住,付出者其實并不比接受者更偉大,真正的愛是雙向流動的,在付出與接受的平衡和互動中流動,沒有“接受”哪有“付出”呢?是“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愛。
8 一只無水的空杯是無法給人倒水的,所以你無法給別人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只有會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愛別人,請嘗試與自己親密相處,好好照顧自己,去發現自己有什么真正的興趣、感受、觀點、立場及理想?當你越來越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你就會更了解別人和別人的需求,唯有那個深感幸福、滿足及全然真誠的你,才能真正發出普照他人的“愛的陽光”!

易傾訴情感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分手挽回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婚戀技巧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家庭關系交流俱樂部
易傾訴聊天室活動福利群
易傾訴傾聽師招募群